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崇明島位於長江入海口和中國東部海岸的中心位置,處於長江黃金水道和以上海市為中心的黃金海岸的交匯點,內通長江沿岸18個省市,外通太平洋。島南沿有深水岸線40多千米,具有良好的建港條件。崇明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明島狹而長,形如春蠶,東臨浩瀚的東海,西接萬里長江,北與啟東、海門一衣帶水,南依上海市,屬長江沖積平原。是中國僅次於臺灣和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它三面環江,東臨東海,伏臥在長江口海面上,東西向長76公里,南北寬度在13公里~18公里,面積為1083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三大島,也是世界著名的河口沖積島,被譽為長江口的一顆明珠。   崇明島從形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唐代(618年)漲露出水面,五代設鎮,宋代設場,元代建州,明清以來設縣,1958年12月劃歸上海市。由於長江大量泥沙淤積,崇明島的土地東、西兩端淤漲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島上良田沃土,河流縱橫,成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崇明島在發育過程中經歷了多次變化。唐朝初年(618年),長江口位於現在的揚州、鎮江一帶,江面上出現了東、西兩個沙洲,面積不過幾十平方公里。隨著移居島上人口的陸續增多,到了10世紀的五代時期,開始在西沙上設崇明鎮,這就是崇明的由來。由於長江主流南北移動和潮汐波浪的影響,島陸屢有坍塌。隨著長江口的東移,崇明島不斷沿江下遷。 11世紀時,西沙西北又出現了一個新沙,叫姚劉沙,東北也出現了三沙,西沙和東沙則坍沒被江水沖走。由於長江主水道不斷擺盪,三沙在經歷發展擴大後又南坍北漲,向北遷移日漸縮小;同時在它的東面,先後出現了平洋沙和長沙。1583年,縣城又遷至長沙,也就是現在崇明城的前身。近400年來,崇明島經歷了多次滄桑之變和遷移。僅1583年以前,崇明縣城就搬遷了5次。直到現代,崇明島也是不穩定的,長江口北支水道逐漸變窄變淺,也許將來崇明島會與蘇北平原連在一起。   在崇明島的東南面,還有長興島和橫沙島兩個沙島,這兩個島形成的時間更短。100多年前,它們還是幾片分散的河口沼澤,到現在兩島面積已約70平方公里。將來一旦崇明島與蘇北大地合為一體,今日的長興和橫沙二島就要變成新的崇明島了。 崇明島的景色是沖積島風光最優秀的代表。崇明島上土地肥沃,水網密佈,田綠林青,招來大批候鳥在此群棲,因此,崇明島被國家列為候鳥重點保護區。一望無際的原野,綠油油的莊稼,小船在水網間南來北往、東遊西移,一派江南水鄉風貌。  在崇明島邊的泥灘上,到處是小螃蟹,黑壓壓地佈滿灘面。如果人走上去,那些小蟹就會立刻鑽進灘面的洞穴中藏身,原來密密麻麻的螃蟹轉眼間蕩然無存,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去抓,也只能兩手空空,這奇景令人驚歎不已,因此崇明島又有蟹島的美名。在島北岸 與東南岸一帶泥灘上,蘆葦密佈,一望無際,好像一條綠色長城築在島邊。 崇明島公元618 年露出水面,迄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由於長江攜帶的大量泥沙淤積,崇明島每年以143 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增加土地約487 公頃。崇明島大氣汙染程度較輕微,水、土地也較淨化,加之氣候屬北亞熱帶,溫度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崇明島有許多名、優、特、稀產品,如面丈魚、鳳尾魚、鰻魚、對蝦、白山羊、金瓜、甜玉米、蘆筍、食用菌、崇明大白菜等。無數候鳥到島上棲息、覓食。崇明島已成為中國候鳥重點保護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把橘子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