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雨說歷史

    說起隋唐英雄,我想很多人隨便都能數上那麼幾個,關於隋唐英雄的一系列小說在民間的火熱程度絲毫不比《三國演義》,《三俠五義》等小說。在隋唐英雄傳中有很多特色的武器,其中錘子在眾多武器中脫穎而出,除了“隋唐十三傑”,“四猛四絕”以外隋唐英雄中還分出了八大錘,指的就是使用錘子的四個猛將,這四個猛將,都使用一對錘子,所以總共是八個。八大錘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李元霸,據說他兩個鐵錘有800斤重,那麼排名第二的就是裴元慶,他的錘重300斤,排名第三的就是秦瓊的義子秦用,他的外號就叫大錘公子。排名第三的是天下第十二條好漢梁師泰,它使用的是兩柄鐵錘,後來作為李元霸的開路將。

    為什麼錘子如此勇猛?

    一,

    首先是作者對錘子的偏愛。在隋唐十三傑的前三里邊,有兩個就是用錘的,除了第二的宇文成都使用的是鳳翅鎏金鏜,李元霸和裴元慶用錘子。但是作者在書中讓錘子戰勝了鳳翅鎦金鏜,宇文成都打不過李元霸,但是作為第2條好漢他卻多次敗在用錘的第三好漢裴元慶手中。雖然宇文成都的失敗是因為他一個人力戰第四,第五,第六好漢三人,大戰三天以後宇文成都力氣用盡,被裴元慶一招打敗。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也認為裴雲慶和宇文成都實力相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元霸為金翅大鵬鳥轉世 宇文成都為雷神普化天尊轉世,裴元慶為哪吒轉世可見作者對前三位好漢來歷不凡,能力出眾的認可。

    二,

    在冷兵器時代,在展現一個人孔武有力,力大無窮,以一當十最好的方式就是他的外形和他的武器。所以在很多小說演義中都將人物所使用的武器描寫的十分強大。錘子龐大的外形,再加上大多數人都是一對雙錘,外形上看起來就要比使用雙刀,雙槍,雙劍看起來有力量。所以為了造成在閱讀時感官上的衝擊,這些英雄豪傑們不止要使用重的武器,大的武器,而且要用數字將它具體化,進行誇張。這樣才會更加的有吸引力,讓人們對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有所向往。

    三,

    《說唐》,《說岳全傳》,《薛剛反唐》等等這些小說基本上都出自明清小說盛行的時代。當時寫作的人很有可能都在相互借鑑或者抄襲比如說擂鼓甕金錘就有李元霸,岳雲,楊士瀚,沐英等等都用過,可以說從唐朝用到了明朝,隋唐英雄用過,岳家軍用過,楊家將用過,大明英烈也用過。歷史上說一個人力氣大的時候,那麼一般也用錘子來襯托,比如說張良找了一個大力士去刺殺秦始皇的時候,就用到了120斤的大錘,這個或許就是小說中所有使用大錘的力大無窮的將軍們的原形。三國中的戰將典韋的雙戟重80斤,可能就是進一步促進了武器一分為二,更體現勇猛,孔武。

    四,

    小說中為了表明英雄好漢們的力大無窮,顯然錘子前面的兩個大鐵塊更容易引起視覺上的重量衝擊。這樣誇張的手法還體現在他們的戰爭中比如說為了突出李元霸的力氣和武力:

    李元霸隨便擺了幾下錘子,就將宇文成都的十二英雄三百家將殺的一個不留。

    李元霸手中的大錘一擺,第4條好漢雄闊海,第5條好漢伍雲召,第6條好漢伍天錫三人舉著兵器應戰,結果咣噹一聲,三人虎口裂開。

    李元霸殺敵,如拍蒼蠅一般,一下午就將十八路反王一百八十多萬人殺的只剩下六十五萬人。

    李元霸和裴元慶交手,三錘就把裴元慶嚇得拉馬就跑,李元霸還說別人只能接我半錘,你接了我三錘就饒你去吧。

    李元霸這樣的人根本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所以只有天能夠收他,當李元霸舉錘罵天的時候,自己就做了避雷針,被雷所劈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組份發泡劑有哪些特點呢?雙組份發泡劑用途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