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嘉木情感
-
2 # 淋雨Jasman
在現代社會里,一個人要達到修身養性與世無爭的境界,可以說是非常的困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心躁動不安份,從而影響了內在修行修心,無法真正達到一種“心靜+心淨”的禪境!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真正修行修心到了與世無爭的境界,那他就必須要達到一種: 心靜+心淨=心境!
我們都只是一介凡夫俗子,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且充滿誘惑的世間裡,難免都會被許許多多的凡俗雜念慾望而困擾著,被物質金錢困擾著,被權勢利益困擾著,還有人被虛名地位而困擾著等等,這些困擾的因素其實都源自於我們的“心”,更導致了我們的內心浮躁不安,疲憊不堪!想要讓自已的內心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與誘惑,我們必須要先學會去接受與適應事物的自然狀態然後坦然面對,凡事順其自然而不執著,讓心態學會客觀平和從而讓自已的煩惱逐漸減少。所謂的修身養性其實就是透過修行修心讓我們對內心更加的覺知和掌控,不再輕易的就被外界環境所幹擾,達到一種真正平和安寧的心境,而這種心境也就是與世無爭的境界!
心靜
修行修心的人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心靜!心靜,看起來簡單其實很不容易做得到,一個人要做到心靜,首先就需要去掉浮躁之氣,因為心浮氣躁容易讓人失去心智,使人難以做出正確的決斷,更無法潛心靜氣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麼急功近利,要麼隨波逐流,要麼患得患失,要麼怨天尤人,等等。因此,我們需要首先學會”讓心靜下來“,不論世事多變幻,也不論外界多嘈雜,只要你能夠保持自已內心如如不動,以安和、安詳、安定的心境處之,就不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幹擾,就可以達到“心遠地自偏,寧靜而致遠”的境地。佛家與道家都非常注重“靜”,養精益神靜為先,只有靜心才能氣和,氣和才能穩重,穩重才能不驕不躁不卑不亢……
心淨
心淨,修行的難度係數更高了,需要定力,需要修行菩提禪心!我們作為凡人,生活在世俗間,要保持一顆清淨心,不受任何物慾所誘惑,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更何況說要做到“心無掛礙“的境界?有的人為名所累,為利所困,每天都活在緊張和壓力之下,內心得不到片刻的喘息;有的人爭強好勝,凡事都要爭出個輸贏,沒理就爭強,有理則不讓,搞得自已身心疲累不堪;而有的人就一直追求完美,常常因為看不慣各種外界境遇而煩惱不斷……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內心不淨而造成,一個人如果內心不清淨,妄念自然就多,而妄念多的人就很容易被”貪、嗔、痴“控制住心智,造成心中的慾念永遠難以得到滿足,而永不滿足的人煩惱也永遠不斷,內心疲累不堪卻難以解脫!因此,人生其實很多的痛苦都來源於無止境的追求,而很多的快樂卻得自於知足;很多的煩惱來自於心裡的放不下,因為放不下自然就成了心理的負擔,而負擔越多人生就越不快樂。而只有當一個人修得心念清淨時,他就容易放下妄念,放下則心安,心安則理得,心安理得的人容易滿足,更懂得知足而常樂的道理!
心境
心境,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心與外境之間的關係,不同的心境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觀,由“心靜+心淨”形成的心境自然是一種禪的境界,而有了這樣的境界的人自然就與世無爭了……
回覆列表
可以做到,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想追求名利,追求社會地位,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很多的追求只會讓自己心累,不如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有些東西不是多努力就能得到,但是也不要放棄努力。在社會的磨練中,我們慢慢的明白,其實很多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慢慢的心能平緩下來,沒那麼焦慮,渴望一份平淡知足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這份安逸是與世無爭的,雖然身在鬧市,心裡卻很透亮。其實不在乎外界環境多麼複雜,只要內心能清安就能做到。就像那句話說的,心淨則佛土淨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