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星小太陽
-
2 # 朱朱53832
不能,因為讓光無法逃逸需要一定強度,即跟質量有關,也跟體積有關,也就是0=質量×體積×k中k達到一定數質才行。
-
3 # 夏日蟬時雨
大質量恆星坍縮前,要嘛會拋射外層物質,要嘛會發生超新星爆炸,其過程都是要發光的,甚至一瞬間發出的光是該恆星平時的幾十萬倍!
-
4 # 刁博
宇宙中的恆星型黑洞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在晚年經歷超新星爆發後形成的。恆星在發光的過程中會不斷的損失質量,所以最後形成的黑洞質量一定會小於之前恆星的質量。雖然黑洞的質量小,但是黑洞強大引力能夠使得其視界內的逃逸速度超過光速,而恆星卻不能將光束縛。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恆星的質量雖然大,不過質量分佈在整個恆星上,使得恆星比較“虛胖”。而黑洞是晚年的恆星坍縮後的產物,坍縮的過程中質量會越來越集中,並且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進一步的坍縮,最後恆星殘骸的所有質量都會集中到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中。質量的集中使得黑洞附近的引力非常強,在其視界範圍內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逃離黑洞。
太陽的質量並不算大,晚年只能變成白矮星,不能變成黑洞。要變成黑洞,恆星的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20餘倍,其坍縮後形成的黑洞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3倍多。假設太陽能夠坍縮成黑洞,由理論計算可知,太陽被壓縮成的黑洞其史瓦西半徑約為3千米,而太陽的半徑卻接近70萬千米。如果按照萬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可以知道太陽壓縮後形成的黑洞,物體在其視界處受的萬有引力是太陽表面萬有引力的5000餘萬倍。緻密的黑洞比虛胖的恆星能夠產生更強大的引力。
-
5 # 人擇原理
大質量的恆星在縮成黑洞之前不讓光逃逸是不可能的。
關於星體定義的問題:
恆星是指其核心存在熱核反應,從而能夠持續發光的星體。黑洞,實際上是大質量恆星晚年由於核心的不穩定發生爆炸,最終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內坍塌所可能產生的一種星體,特徵表現為光都無法逃離其引力的控制,因此不能被我們直接觀測到。所有使得光在一定半徑內不能逃逸其表面的星體都稱為黑洞,這個半徑就是史瓦西半徑,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程求得:R代表史瓦西半徑,c代表光速,M表示星體質量,G表示萬有引力常數。所以,所有恆星都不能約束住光,否則就不能稱恆星,該稱為黑洞。
關於質量和引力的問題:
假設一個大質量恆星晚年由於超新星爆發後核心坍塌成為黑洞,其質量不是沒變,並且還減少了。大家都知道引力是和質量成正比,為什麼質量實際減少了反而引力增大成為黑洞?牛頓的引力定律就可以解釋:
r表示距離,引力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在固定距離上,一個恆星產生的引力等同於,或者說可看成將該恆星壓縮成中心一個質量點所產生的引力,因此,當恆星晚年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塌成一個質量點,由於引力大小和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必然會在該質點周圍生成一個範圍,該範圍內引力達到足以使光無法逃逸,這個範圍就是史瓦西半徑。
回覆列表
黑洞的形成不僅與天體質量有關,還和天體半徑有關。從天體中心向外延伸,引力先增加後減小,最大引力點就是判斷黑洞的標準。
天體中心處的引力為零,越靠近天體表面,引力越大,在天體表面,引力達到最大值,繼續遠離天體中心,引力又開始減小。如果天體的最大引力連光也不能逃逸,就達到了“黑洞”的標準。
萬有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理論上,地球也可以縮小半徑成為黑洞。而且必須是半徑,因為在地球內部,不能把地球當做質點計算萬有引力。
在大質量恆星爆炸坍塌成黑洞的過程中,恆星的質量反而會減小。大質量恆星形成黑洞,完全是半徑縮小的結果,而不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