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果176764385

    額,我個人認為,在項羽進咸陽後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這時他有鉅鹿之戰的大勝之威,還是諸侯們的領頭人。但是他殺秦王子嬰,火燒秦宮,屠殺關中百姓,加上之前坑殺的二十萬秦兵。已經失去了秦地民心,並自封為霸王,這都證明了他對當皇帝沒興趣,他對秦朝皇帝制度,中央集權制度都沒興趣。他行的是分封制,開歷史倒車,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他會打下江山這一說,就算他在之後楚漢爭霸中勝了並殺了劉邦了,也不過是在屠一遍關中,漢中,然後再封幾個王,他回去繼續做他的霸王。中華大地照樣混戰,等下一位劉邦來統一天下。

  • 2 # 普天藍

    單論打仗勇猛肯定是項羽厲害,畢竟項羽武力千古第一,無人能出其右。但是論當皇帝肯定是劉邦更厲害。項羽的性格簡單的說就是強硬不服軟,這樣的人雙膝自然也不可能打彎下跪,據說小日本自古也很佩服項羽這樣的人,覺得這樣的人才是真男人。但是客觀的說人這輩子真的能做到不服軟嗎?人總不能不服老吧,所以項羽30歲就掛掉了。再者項羽代表的是貴族階層的利益,視百姓生命如螻蟻一般,眼裡根本沒有把天下百姓放在眼裡,他只對自己那幫出生入死的弟兄講道德情義,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得到天下大多數人的支援。

    有人或許會說項羽當了皇帝肯定不會出現劉邦被匈奴圍困白馬山那樣的窩囊場景,需要賄賂匈奴拿2000美女去換劉邦自己的求生之路,更不會有後面漢朝和親的丟人政策。咱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項羽在白馬山遇到40萬匈奴會怎麼樣,結局無非就是兩種情況,如果匈奴有膽量跟項羽在戰場玩對攻,項羽一刀把匈奴單于斬於馬下,項羽被匈奴驚為天神下凡全部下馬投降,匈奴問題徹底解決,這當然是最樂觀的結局。但真正現實的情況或許是後一種,項羽老毛病又犯了,喜歡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打頭陣,這種情形項羽大機率是要死於匈奴亂箭之中的,項羽一死誰又能抵禦匈奴的大軍南下。所以自古主帥沒有誰衝鋒在前的,主帥陣前陣亡其實是對天下人的不負責。劉邦就聰明得多,從來不自己親自上戰場,讓有能力的將領代替自己上戰場。所以說就算項羽當皇帝當不了幾十年天下就會陷入紛爭,漢朝雖然羸弱,但是也有四百年的壽命,這就是差距!

  • 3 # 陶山豪哥

    不能。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楚漢爭霸之前的歷史,天下一直都是諸侯分治的,直到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但是這個統一也只持續了很短一段時間,甚至沒有超過一代人,那人們的思想肯定還停留在戰國時期,所以當時肯定是有恢復古制和延續秦制的爭論。

    我們從後來劉邦和項羽的做法可以看出二人就是分屬這兩派,所以假如在楚漢爭霸中勝出的是項羽的話,那中國很有可能還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處於分裂狀態,直到再次出現一個秦始皇或劉邦式的人物。這段也就回答了樓主的問題,項羽不能當好皇帝治天下,畢竟富貴不歸鄉里,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耳。

    題外話,我覺得使中華文明作為一個統一的文明存續於世,劉邦的功勞是不低於秦始皇的,或者可以歸功於張良。

    小弟純粹愛好歷史,如有錯誤,打臉請輕打。

  • 4 # 紅夢林君

    我認為項羽有英雄之魄力,沒有治國之能力!論實力,項羽的確有萬夫不當之勇,直到死,都給後人留下了不過江東的英雄氣概!然而想想為什麼劉邦一步步超越了他呢?秦國雖然滅了,但是其實力沒有完全滅亡,比如當時派出徵南征北的兵力,再對比一下,項羽進關中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得到財力物力後就想著楚地……再說說劉邦進關中後,安撫百姓,得到了很多秦國將領的歸順支援……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也,不說項羽敗給劉邦是順應天下,假如勝了劉邦,絕對不是好皇帝!毛主席也曾數次評價過項羽,英雄之才值得讚譽,但是卻有沽名釣譽之閒,而劉邦才是真正的為天下老百姓做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意思是還是一樣的景物,確是不一樣的人的詩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