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去創作就好了

    這個涉及到五行。古代人才物質的基本元素分為,金,木,水,火,土。按這五種元素給事物定性。

    東震木,南離火,西兌金,北坎水。說人不是東西,那就是南北,南北屬水火,俗話說水火無情。說人不是東西,是說他是一個無情的人。

    而一切與人性無關的事物,除了水火,就是金木,不屬於南北,也就是東西。

  • 2 # 慢談讀書

    房屋朝向原因

    中國民居大多坐北朝南,裡屋的北面或供奉牌位,南面是門口。

    家裡來客人,帶著的禮物,既不能往北放也不能往南放,只能放在東面或西面,由此產生了“東西”這個詞。

    東西對應五行中的金、木

    從金木水火土五行上來說:東、西對應金和木,南、北對應的是水和火;金木可以裝入籃子裡,而水火不可以裝入籃子裡。因此古人把一切物品稱為“東西”而不稱“南北。

    東西指洛陽、長安

    東漢時期,「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是積聚天下寶貝的地方,人們就要去東西京購置貨品,就叫「買東」和「買西」,後來就合起來稱「東西」了。

    東西指東市、西市

    《木蘭辭》中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前有這樣一段描述:“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古時有東西市,買東西都要去那邊,於是便有了買東西這個詞。

    華人為什麼管物品叫“東西”而不叫“南北”,讀書君就只能給出以上幾種解釋了,可信可不信,全憑自願~

  • 3 # 毅而三思吳六奇

    這個問題,我以為涉及到“東西”的詞化過程,及其泛化過程。下分兩部分簡述:

    詞化過程中,可見東西從方位變成詞這個關鍵問題,而後可見多種意指。在宋時初見有物品所指,如“對花懶舉玉東西”(南宋王炎),意指酒杯。但在此前,東西卻已見有附近、分離、時代、四方等代指。如“可憐人似水東西”(宋晏幾道)、“唯有醉倒花東西”(宋代歐陽修)、“叫囂乎東西”(唐柳宗元),至於時代,如南北朝之東西晉便是了。

    在東西晉中,東西即有方位的表達,又有時代和名稱的意指,因此可見詞性的變化,便是其原本的含義與此後發展理解發生了較大偏離,原有詞義逐漸模糊、減弱造成的。

    而後便是‘玉東西’。東西泛稱物品之源,或與‘動使’這個諧音詞有很大關係。南宋《夢粱錄》開篇有說“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其他皆好說,惟動使不好解釋。但即便是《東京夢華錄》這種頻繁使用動使的古籍中,也未確切提到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它多涉及金屬。再往前翻篇,發現在後唐時期的《五代會要》中提到,允許百姓自行鑄造農具、炊具、動使等物品。於是動使便應為多種銅鐵器具的泛稱。

    但就像“玉東西”這個詞。酒杯是玉製的。若以金銀銅鐵錫製作,那所稱是‘東西’好還是‘動使’合適呢?這便是衝突或融合的疑點之處。再對比《東京夢華錄》(1127年)為南宋述北宋,早於《夢梁錄》(1274年)出現,但兩者使用‘動使’次數出現差異,《東京夢華錄》使用10餘次,而《夢梁錄》只見1次。另外‘玉東西’這次,也於兩宋交際時出現,這或可證明動使漸逝而東西漸盛。

    而後像元代盧摯《朱履淚》中的“家庭中添些蓋作,囊篋裡攢些東西”,便可見東西一詞的泛化使用。又如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但犯著吃黃齏者,不是好東西”。

    一不能說行囊箱包裡總塞著一堆酒杯,二不能說涉及鹹菜的都不是好酒杯……所以可見動使或因某種發音(宋遼契丹金)變成了東西。而後又因宋元人文理念的變化,成為概化一切事物的意指。只是這種變化過程,應該一直持續到了今日。因為舊時部分方言中仍還有詞‘物什’,類如元代的‘物事’之用。

    其他再詳細的,恕我說不出了,抱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節氣是怎樣由來的?每個節氣有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