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的外形和結構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由橢球形的中央核球和(或)扁平的盤成分構成。1926年,哈勃按星系的形態進行分類,把星系分為橢圓星系、旋渦星系和不規則星系三大類。後來又細分為橢圓、透鏡、旋渦、棒旋和不規則5個型別。
橢圓星系沒有盤成分,外形近似於橢圓,記為E型,後面標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橢圓的扁度,從0到7,數字越大,橢圓越扁。旋渦星系核球和盤兩種成分都有,外形像旋渦,記為S型,大多數都有兩條沿相反方向旋卷的螺線形旋臂,其中一些在核心部分有一棒狀結構,稱為棒旋星系,沒有棒狀結構的則稱為正常旋渦星系。棒旋星系記為SB型。S和SB型號後面附以小寫英文字母a、b、c表示核球和盤兩種成分的相對重要性以及旋臂纏卷的鬆緊程度,a型核球最大,旋臂最緊,b型次之,c型核球最小,旋臂最松。與旋渦星系類似為盤狀但無旋臂的星系歸為透鏡型,記為S0。不規則星系的形狀沒有規則,記為Irr型。
此外,從尺度和光度上分,有一種超巨型橢圓星系,往往出現於星系團的中心或中心附近,據認為是幾個星系碰撞併合的產物。這種稀有的星系稱為cD星系。相反,為數眾多,尺度和光度比正常星系小的星系稱為矮星系,並可進一步細分為矮橢圓星系(dE)、矮不規則星系(dIrr)和矮橢球星系(dSph)。
在1 000個最亮的星系中,旋渦星系佔75%,橢圓星系佔20%,不規則星系佔5%。如果包括矮星系在內,則相對比例變為30∶60∶10。不同形態星系的比例也與星系所在的環境相關:在密度高的富星系團中,大多數亮星系是橢圓星系和透鏡星系,旋渦星系只佔5%~10%;而在星系團外的低密度環境中,亮星系中80%是旋渦星系。
星系的外形和結構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由橢球形的中央核球和(或)扁平的盤成分構成。1926年,哈勃按星系的形態進行分類,把星系分為橢圓星系、旋渦星系和不規則星系三大類。後來又細分為橢圓、透鏡、旋渦、棒旋和不規則5個型別。
橢圓星系沒有盤成分,外形近似於橢圓,記為E型,後面標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橢圓的扁度,從0到7,數字越大,橢圓越扁。旋渦星系核球和盤兩種成分都有,外形像旋渦,記為S型,大多數都有兩條沿相反方向旋卷的螺線形旋臂,其中一些在核心部分有一棒狀結構,稱為棒旋星系,沒有棒狀結構的則稱為正常旋渦星系。棒旋星系記為SB型。S和SB型號後面附以小寫英文字母a、b、c表示核球和盤兩種成分的相對重要性以及旋臂纏卷的鬆緊程度,a型核球最大,旋臂最緊,b型次之,c型核球最小,旋臂最松。與旋渦星系類似為盤狀但無旋臂的星系歸為透鏡型,記為S0。不規則星系的形狀沒有規則,記為Irr型。
此外,從尺度和光度上分,有一種超巨型橢圓星系,往往出現於星系團的中心或中心附近,據認為是幾個星系碰撞併合的產物。這種稀有的星系稱為cD星系。相反,為數眾多,尺度和光度比正常星系小的星系稱為矮星系,並可進一步細分為矮橢圓星系(dE)、矮不規則星系(dIrr)和矮橢球星系(dSph)。
在1 000個最亮的星系中,旋渦星系佔75%,橢圓星系佔20%,不規則星系佔5%。如果包括矮星系在內,則相對比例變為30∶60∶10。不同形態星系的比例也與星系所在的環境相關:在密度高的富星系團中,大多數亮星系是橢圓星系和透鏡星系,旋渦星系只佔5%~10%;而在星系團外的低密度環境中,亮星系中80%是旋渦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