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唐) 《柳》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淚,千絲萬絮惹春風。 初讀鄭谷的《柳》,覺得清麗自然,淡雅質樸。詩歌前兩句寫景,描繪出一副清新而富有生機的春景圖。詩人用美景來襯托離別之情。這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並無出奇之處。但細細品味,這首七絕卻是“別有傷心處,盡在不言中”。 首句“半煙半雨江橋畔”,寫柳樹在煙雨中搖曳多姿。“江橋畔”是離別的地點,而柳卻偏偏生長於此,不免觸動離人的滿懷愁緒。“半煙半雨”表明送別是在春季的一個陰雨天。四周煙霧飄渺籠罩,給人一種朦朧之感。此處詩人用意精妙:一是朦朧的煙霧就像是離人朦朧的眼淚,就像是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 第二句緊承第一句寫景,詩人把寫作的鏡頭拉遠,視角轉向山路。山路乃旅人前行之路。可想而知,陰雨天氣,道路泥濘而漫長,暗示前路艱難。再加上煙雨迷濛,不禁勾起羈旅漂泊之感,離人愁緒更濃。 縱觀一、二句,寫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緒綿綿。用語復沓迴環,節奏舒緩,平仄聲調起伏,與離人步伐緩慢、難捨難分的眷戀之態十分吻合。 如此愁緒,恰似一江春水,蓄勢待發。第三句“會得離人無限淚”,一語點破離情,奔湧而至,並迅速瀰漫,令人窒息。“會”作“領會,體會”解,連無語的柳樹都深受感動,居然體悟出離人之情,可見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說“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觀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達到“心靈的東西借感性化顯現出來”(黑格爾《美學》)的效果。“離人無限淚”又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清新的畫面:離人“執手相看淚眼”,縱有千言萬語,也無言以對。“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有無邊的愁緒縈繞。真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至此,主題突顯,情意濃烈,詩歌已及高潮,但詩人並未結束,而是輕柔一轉,妙筆生花。“千絲萬絮惹春風”言春風中柳條婀娜,柳絮飄飛,一個“惹”字盡得其妙。柳絲輕拂,依依嫋嫋,似在挽留什麼,亦如牽曳著離人的裙帶,纏綿多情。柳絮飄蕩,風情萬種,惹動著彼此繚亂的離緒。此情此景,用晏幾道《清平樂》中“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再看“千絲萬絮”即“千思萬緒”,一語雙關。明寫柳樹嫵媚多姿,暗寫春風撩撥離人心絃,思緒深永。又與上句“無限”相得益彰,真是處處含玄藏意,令人回味無窮。此處如換成春風惹柳,便平淡無奇了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之後,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有所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卻依然長於抒情且富於風韻,此詩集三者於一體。前兩句寫景蓄勢,渲染離情。第三句突兀而出,點明主旨。末句語出自然,韻味深長。詩人寫得情真意切,明白曉暢,毫無削足適履,刻意求工之嫌。梅堯臣《論詞隨筆》有云:“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細品鄭詩,正深得其中之真意。 以上摘自下面網址
鄭谷(唐) 《柳》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淚,千絲萬絮惹春風。 初讀鄭谷的《柳》,覺得清麗自然,淡雅質樸。詩歌前兩句寫景,描繪出一副清新而富有生機的春景圖。詩人用美景來襯托離別之情。這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並無出奇之處。但細細品味,這首七絕卻是“別有傷心處,盡在不言中”。 首句“半煙半雨江橋畔”,寫柳樹在煙雨中搖曳多姿。“江橋畔”是離別的地點,而柳卻偏偏生長於此,不免觸動離人的滿懷愁緒。“半煙半雨”表明送別是在春季的一個陰雨天。四周煙霧飄渺籠罩,給人一種朦朧之感。此處詩人用意精妙:一是朦朧的煙霧就像是離人朦朧的眼淚,就像是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 第二句緊承第一句寫景,詩人把寫作的鏡頭拉遠,視角轉向山路。山路乃旅人前行之路。可想而知,陰雨天氣,道路泥濘而漫長,暗示前路艱難。再加上煙雨迷濛,不禁勾起羈旅漂泊之感,離人愁緒更濃。 縱觀一、二句,寫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緒綿綿。用語復沓迴環,節奏舒緩,平仄聲調起伏,與離人步伐緩慢、難捨難分的眷戀之態十分吻合。 如此愁緒,恰似一江春水,蓄勢待發。第三句“會得離人無限淚”,一語點破離情,奔湧而至,並迅速瀰漫,令人窒息。“會”作“領會,體會”解,連無語的柳樹都深受感動,居然體悟出離人之情,可見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說“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觀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達到“心靈的東西借感性化顯現出來”(黑格爾《美學》)的效果。“離人無限淚”又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清新的畫面:離人“執手相看淚眼”,縱有千言萬語,也無言以對。“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有無邊的愁緒縈繞。真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至此,主題突顯,情意濃烈,詩歌已及高潮,但詩人並未結束,而是輕柔一轉,妙筆生花。“千絲萬絮惹春風”言春風中柳條婀娜,柳絮飄飛,一個“惹”字盡得其妙。柳絲輕拂,依依嫋嫋,似在挽留什麼,亦如牽曳著離人的裙帶,纏綿多情。柳絮飄蕩,風情萬種,惹動著彼此繚亂的離緒。此情此景,用晏幾道《清平樂》中“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再看“千絲萬絮”即“千思萬緒”,一語雙關。明寫柳樹嫵媚多姿,暗寫春風撩撥離人心絃,思緒深永。又與上句“無限”相得益彰,真是處處含玄藏意,令人回味無窮。此處如換成春風惹柳,便平淡無奇了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之後,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有所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卻依然長於抒情且富於風韻,此詩集三者於一體。前兩句寫景蓄勢,渲染離情。第三句突兀而出,點明主旨。末句語出自然,韻味深長。詩人寫得情真意切,明白曉暢,毫無削足適履,刻意求工之嫌。梅堯臣《論詞隨筆》有云:“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細品鄭詩,正深得其中之真意。 以上摘自下面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