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鄉人518

    這個問題在年輕人看來根本不是大事,是奶奶太矯情,可在老人眼裡可能就是大事。有可能犯了她的大忌,有可能她認為大人教唆的。

    我哥嫂在外地工作,剛斷奶的侄子跟著爺爺奶奶。我哥中年得子,重男輕女的母親拿孫子當寶。那裡一個冬天。那時北京的衚衕裡都有砌成圈井狀的下水道,供人們倒髒水,因倒水的人多,周圍都是厚厚的冰。母親是小腳老太太,怕孫子摔了,使足勁緊追,怕孫子摔了,誰知孫子跑進大門,把門一關,奶奶叫門他不但不開還來了一句“不開就不開,凍死你吧"!我爸聽到拍門和孫子的話邊訓孫子邊去開門。我母親在門外己淚流滿面。我爸笑她跟個孩子生氣。她更生氣了,說都昐她死。我爸說平時好好的,兒子媳婦都不在,誰嫌你了?他個小屁孩知道什麼是死呀?他就跟孫子描述死是怎麼回事,又說奶奶凍死了,咱就把她埋到土裡不要她了。小侄子嚇得抱著奶奶不讓奶奶凍死。奶奶又忙著哄孫子。

    老人不願帶不尊重她的小孫子只是表面現象,也許是她體力不支,也許是家庭矛盾所至。明白真象才能對證下藥。

  • 2 # 品品妄言

    帶孩子是一門藝術

    老人常說一句話“三歲前懲罰和批評孩子,那是委屈了孩子;三歲後教給孩子必要的規矩和原則,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不知大家對這樣的經驗之談怎麼看?個人覺得“三歲孫子不尊重奶奶,還能帶下去嗎?”,大概是奶奶的心聲,受委屈了吧?也是辛苦了。

    如果想繼續帶下去,那麼要知道三點:

    一、隔代親是必然的,但不代表可以無止境的溺愛和忍讓,小孩子該知道應有的禮貌和規矩。

    二、孩子會經歷無意識的模仿,可能罵人或者“死”之類的詞,對他只是新鮮,並不代表他的本意,大人不跟他較真,孩子會更平和的度過這一時期。

    三、孩子總有模仿的物件,不論是家庭成員中的哪一個,只要改善了這兩個人的關係,孩子自然變好。

    如果不想帶下去,那麼要知道二點:

    一、現實允不允許。

    二、跟孩子父母的溝通。

  • 3 # 小時光205

    還能帶下去呀!只是還是要需要時間慢慢來吧!不管怎樣都是自己的親孫子!小孩也不懂事,慢慢教他!自己呢也放寬心,別跟孩子置氣!對孩子還是不能太遷就他,任何事情還是要有原則,不然他就不尊重人!不管怎樣還是要開開心心的每天!心情保持愉悅!

  • 4 # 懶媽育兒路

    孩子才三歲,屬於可塑期,當然可以教好的啊!不過,如果這個問題是奶奶問得,就有點問題了。因為“還能帶下去嗎”的意思是說這個孩子一直由奶奶帶的。那麼,問題就不在孩子,而在奶奶教育孩子的方式了。

    自然是奶奶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給了孩子不好的影響,讓孩子養成了不尊重奶奶的習慣。這可以說是很多孩子的通病,誰最寵愛他,他越不待見誰。

    不過,孩子才三歲,不管是誰導致了這個問題,孩子都會有機會糾正過來,成為一個懂得尊重老人的人。問題就在於養育者是怎麼想的課,願不願意糾正孩子,或者說能不能找到恰當地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了。

    首先,孩子身邊的人要做出榜樣。孩子都是有樣學樣的,如果家裡有人不尊重老人,那他也很可能學會不尊重老人的。

    其次,告訴孩子基本的規則,然後如果孩子不聽,就給予批評指正。例如,孩子生氣打奶奶,就可以告訴孩子打人不對,如果下次再這樣就要受到懲罰。不過,這個得需要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這個問題又屬於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三,教育孩子不能太溺愛了。孩子不尊重老人,大多都是老人太溺愛了。如果平時管教嚴格一點,孩子基本是不敢太放肆的。

    總之,我感覺這個問題屬於教育方面的問題,而且孩子還小,完全是可以糾正過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