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極可注意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
白居易的諷諭詩有一百七十餘首,這些詩大都作於貶謫之前,在寫實和尚俗一點上,與張籍、王建等人一脈相通,而且在反映現實的深廣度和尖銳性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白居易的《新樂府》又是有不少缺憾的。其一,《新樂府》的創作目的是“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新樂府序》),為了做到這一點,作者往往不惜以喪失藝術性為代價,給詩篇新增一個議論的尾巴;有時則畫蛇添足,作不必要的重複。其二,有些詩篇所寫事件,詩人本無深感,只是為了湊足五十篇之數而作,所以寫得枯燥乏味,不耐咀嚼,如《七德舞》、《法曲歌》、《二王后》、《采詩官》等,大都是議論和說教的堆積。同時,由於過多注重詩的現實功利目的,作者常用理念去結構詩篇,真情實感相對不足,比起杜甫那些深切體察民瘼、一任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意蘊豐厚的樂府佳作來,《新樂府》中不少作品確有一間之隔。其三,在語言使用上,因一意追求淺顯務盡而失之於直露無隱,有時一件簡單的事理也要反覆陳說,致使詩作不夠精煉含蘊。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長恨歌》和《琵琶行》在藝術表現上還有其他一些特點,如語言明白曉暢而又精純確當,“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趙翼《甌北詩話》卷四);在他現存的三百八十多首詩中,不乏清新可誦、近似盛唐之音的佳什,但其後期詩歌,大都是與聚集在他周圍的一批臺閣詩人酬唱應答、在體式技巧上競異求新之作,諸如《奉和李給事省中書情寄劉苗崔三曹長因呈許陳二閣老》、《酬崔舍人閣老冬至日宿值省中奉簡兩掖閣老並見示》等等,從冗長的標題即可看出詩人們的交往概況。這些詩的內容並不充實,藝術性也不強,卻對貞元末年的詩壇風尚頗有影響。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極可注意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
白居易的諷諭詩有一百七十餘首,這些詩大都作於貶謫之前,在寫實和尚俗一點上,與張籍、王建等人一脈相通,而且在反映現實的深廣度和尖銳性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白居易的《新樂府》又是有不少缺憾的。其一,《新樂府》的創作目的是“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新樂府序》),為了做到這一點,作者往往不惜以喪失藝術性為代價,給詩篇新增一個議論的尾巴;有時則畫蛇添足,作不必要的重複。其二,有些詩篇所寫事件,詩人本無深感,只是為了湊足五十篇之數而作,所以寫得枯燥乏味,不耐咀嚼,如《七德舞》、《法曲歌》、《二王后》、《采詩官》等,大都是議論和說教的堆積。同時,由於過多注重詩的現實功利目的,作者常用理念去結構詩篇,真情實感相對不足,比起杜甫那些深切體察民瘼、一任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意蘊豐厚的樂府佳作來,《新樂府》中不少作品確有一間之隔。其三,在語言使用上,因一意追求淺顯務盡而失之於直露無隱,有時一件簡單的事理也要反覆陳說,致使詩作不夠精煉含蘊。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長恨歌》和《琵琶行》在藝術表現上還有其他一些特點,如語言明白曉暢而又精純確當,“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趙翼《甌北詩話》卷四);在他現存的三百八十多首詩中,不乏清新可誦、近似盛唐之音的佳什,但其後期詩歌,大都是與聚集在他周圍的一批臺閣詩人酬唱應答、在體式技巧上競異求新之作,諸如《奉和李給事省中書情寄劉苗崔三曹長因呈許陳二閣老》、《酬崔舍人閣老冬至日宿值省中奉簡兩掖閣老並見示》等等,從冗長的標題即可看出詩人們的交往概況。這些詩的內容並不充實,藝術性也不強,卻對貞元末年的詩壇風尚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