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南戲,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一種。原為浙江溫州一帶用南曲演唱的地方性劇種,宋代時已經開始流行。又稱為"戲文",或者”溫州雜劇"。因為有浙江永嘉人首作《趙貞女》等(作者注:即元代戲曲作家高明,即是以此作改編為元雜劇《琵琶記》)。故又稱為永嘉雜劇。

    至元代,南戲雖處於被歧視的地方戲地位,都仍然盛行。其內容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和民間傳說。大多描寫愛情故事,思想傾向較為進步,藝術形式自由靈活,出數可多可少,篇幅可長可短,登場角色可生可旦,且不必一人獨唱到底,又不拘於宮調曲牌,也不限於通押一韻。宜於表現較為複雜的情節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雜劇,也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一種。因為盛行於元代,流行於北方地區,又專稱“元雜劇"。由院本和諸宮調演變而成。全用北方曲調,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獨唱至終。在形式上,採用分“本"、分"折“的方式,多為一、二本,每本有其獨立性,篇幅較短,多為四折,也有另加一楔子,為五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演唱。

    崑山腔,又叫作:崑曲,現在稱為:崑劇。

    崑曲,也是中國的古典戲劇之一,其發源於江蘇崑山。崑曲糅合了唱唸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

    自明代以後,雜劇(指元雜劇)逐漸衰落,南戲獨主劇壇,兼收雜劇音樂,遂統一改稱為:崑曲。

    至明代萬曆年間,崑曲出現爆發式的發展,湧現了大量優秀的劇本,演出也非常繁榮。

    崑曲是明清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包括京劇,也是由崑曲進京而發展壯大起來另成一體的!)其他的地方劇種,如:川劇、晉劇、蒲劇、越劇、湘劇等等,均受到過崑劇的藝術的滋養和哺育。

    另一方面,崑曲引發了京劇的興起,而其本身卻日漸敗落。京劇源於崑曲,卻日漸興盛。所幸,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扶持和振興傳統的戲曲事業,五十年代時,由浙江崑劇團改編後進京演出的傳統劇目巜十五貫》,則是在全中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周恩來總理曾感慨地說:“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從此,全國各地才相繼恢復了崑曲劇團。

    提到崑劇的興起,自應提一下明代的戲劇作家梁辰魚、湯顯祖等。

    梁辰魚,所作傳奇《浣紗記”,寫吳越興亡的歷史故事,內容深刻,有鮮明的政治傾向,以崑曲演唱,推動了崑曲的形成和發展。

    湯顯祖,明代戲曲家。所作《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還魂記》〈即牡丹亭〉等,均為當時崑曲劇目,為崑曲的發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 2 # 小衡很瓦薩

    1、發源於江蘇崑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2、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代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崑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佈區域,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充套件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並逐漸流佈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曆未年還流入北京。這樣崑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崑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鄣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N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摺子戲,如《遊園 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物件和別的男生聊天,吃醋,但是知道這是他的圈子,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