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濤依舊zt

    都不是,是國家的工業能力。蘇聯反擊德軍不是因為坦克比德國厲害,而是源源不斷的補充前線損失,德國坦克再厲害,也經不住戰爭的損耗,工業生產跟不上,先進的武器得不到補充最終是失敗的。

  • 2 # 止戈軍是我

    決定戰爭勝負的既不是坦克,也不是飛機,而是人不管是二戰,還是別的什麼戰,都是如此。按照毛澤東軍事思想,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而武器只是重要因素。戰爭之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民心向背決定戰爭的勝負。

    上圖為二戰中使用的飛機、大炮

    武器再先進,也是靠人來設計、製造和操縱的。如果人的素質不高,再先進的武器也發揮不了效率。

    以1894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為例來分析這個問題。

    甲午戰爭的硝煙雖然已散去120多年,但這場戰爭的教訓,華人並沒有真正的吸取,包括戰爭勝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當時“定遠”、“鎮遠”艦排水量7000多噸,亞洲第一鐵甲鉅艦。不能說武器不先進,不能說威力不巨大,但最後慘敗。從表面看,是李鴻章及其手下的將領不力,指揮不當;從深層次講,這說明當時清朝的“洋務運動”是失敗的,所謂的“同光中興”也是瞎扯的,因為它只是改革了器物層面的東西,這也說明了華人實用主義的傾向非常明顯。“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的目的僅僅是制夷,而不是真正的要創新,要引領整個世界的發展。所以對整個清朝來說,儘管在甲午戰爭開戰之時,洋務運動已經搞了30多年,但人的思想並沒有改,或者說改得很少;而日本就不同了,明治維新,新的不僅僅是器物層面,還包括人的思想,真正從內心深處脫亞入歐,所以這時的日本已看不出是亞洲國家了,日本人的思想也看不出是受儒家文化影響數千年的樣子。所以這場戰爭的勝利是日本“人”的勝利,而不是武器裝備的勝利。

    上圖為鐵甲鉅艦“定遠”、“鎮遠”號

    上圖為甲午戰爭之黃海海戰老照片

    另外,需要宣告一點,不是說武器裝備不重要,而是不能存在“代差”。如果武器裝備存在“代差”,這個仗也是沒法打的。所謂的“代差”,簡單一點講就是武器裝備相差20年以上。還是以清朝的一場戰爭來說明這個問題——第二次鴉片戰爭。當時英法聯軍攻破天津以後,向北京開進,蒙古親王曾格林沁率領勇猛的蒙古騎兵在張家灣、八里橋附近阻擊聯軍。曾格林沁不能說決心不大,蒙古騎兵不能說不勇敢,一次次衝鋒,一次次倒下,數萬人最後只剩下幾十人,無奈武器存在“代差”,此時精神不起作用了。

    上圖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張家灣、八里橋之戰上圖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張家灣、八里橋之戰聯軍使用的武器

    基於以上的分析,決定戰爭勝負的始終是人,而不是武器,當然武器不能存在“代差”。不管二戰,還是其它的什麼戰爭,都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部半決賽,掘金1-0領先開拓者,你看好誰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