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但立秋後大部分地區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為主,降雨天氣不明顯,氣溫仍可達到31-33℃,日平均氣溫仍屬偏高狀態,天氣依然“悶熱”。但是,由於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變大,一早一晚人們的體感溫度將比前幾日偏低一些。氣象學上入春,入夏,入秋,入冬皆有實際數值上的標準,分別以10度和22度的日平均溫度為界。高於22度為入夏,10-22度之間為春秋,低於10度為入冬,時間上要維持一侯5天。1、連續5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0℃的氣象學的春天標準2、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穩定超過22℃的入夏標準3、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22°C ,入秋標準4、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10°C ,入冬標準
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但立秋後大部分地區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為主,降雨天氣不明顯,氣溫仍可達到31-33℃,日平均氣溫仍屬偏高狀態,天氣依然“悶熱”。但是,由於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變大,一早一晚人們的體感溫度將比前幾日偏低一些。氣象學上入春,入夏,入秋,入冬皆有實際數值上的標準,分別以10度和22度的日平均溫度為界。高於22度為入夏,10-22度之間為春秋,低於10度為入冬,時間上要維持一侯5天。1、連續5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0℃的氣象學的春天標準2、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穩定超過22℃的入夏標準3、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22°C ,入秋標準4、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10°C ,入冬標準
立秋日期計算方法[Y*D+C]-L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7.5,20世紀=8.35。舉例說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形容不知不覺已入秋的詩句;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