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伯史密斯
-
2 # 風鈴1375388
星星有不同的顏色,可以說是“五顏六色”的。顏色不同,說明它的表面溫度的不同。“光”看上去是白色的,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組成的。星星的溫度越高,它發出的光線中藍色的成分就越高,看上去這顆星就越藍。因此恆星的顏色是由它的表面溫度所決定的。太陽看上去是黃顏色的,它的表面溫度是6000;織女星發出白色光,那它的溫度就比太陽高,差不多有10000;而發藍色光的恆星,表面溫度高達25000到40000.
答:恆星的顏色,主要由恆星的表面溫度決定,溫度越高越偏藍。
恆星可近似看成物理學中的黑體,恆星本身會輻射所有波長的光,但是會在某個波長附近達到最大值,該波長就決定了我們看到恆星的顏色,滿足的定律正是大名鼎鼎的普朗克公式。
比如我們的太陽,輻射光線集中在可見光內,可見光的混合光就是白光;同時,在500奈米附近達到最大值,根據普朗克公式,我們很容易計算出太陽表面的溫度T=5800K。
普朗克公式還表明,黑體的溫度越高,其輻射最大值的波長越短(波長越短能量越高),所以對於那些表面溫度較高恆星,是有可能偏藍的。
這樣的恆星,一般都是大質量的恆星,因為恆星內部核聚變反應非常劇烈,導致恆星表面溫度偏高。
當表面溫度高於10000度時,恆星的顏色就會偏藍,根據恆星質量和光譜分佈,這類恆星在天文學上叫做藍巨星、藍超巨星或者藍矮星。
比如:
(1)天狼星就是一顆藍矮星,表面溫度高達11000度,質量是太陽的2.4倍;
(2)參宿七是一顆藍超巨星,表面溫度高達11300度,質量是太陽的18倍;
於是,天狼星和參宿七的顏色,就會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