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空的維度
-
2 # 職人論世
逆境是一種財富
文王被拘禁時推出《周易》;孔子在困窮的境遇中編成《春秋》;屈原因為被流放,創作《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出《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仍憑藉頑強的毅力著成《孫子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被秦始皇賜毒酒而亡,但組織編寫的《呂氏春秋》至今仍流傳於世。這些先賢都是在逆境中崛起,成就了名垂幹古的功業。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事件慘遭宮刑,但他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災難所嚇倒,而是忍辱負重,隱忍地活下來,最終寫出了名垂幹古的歷史鉅著一《史記》。司馬遷之所以能夠成事,就是受到先賢們事蹟的鼓舞。
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臏、呂不韋、司馬迀等,他們面對人生逆境,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悲觀洩氣,相反卻在逆境中奮起,在逆境中成就事業。不是在逆境中沉淪,就是在逆境中崛起,他們都選擇了後者。因為,他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逆境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
事實上,逆境並不能打敗人,它只是給人們的事業添些麻煩,只是延遲了追夢者的腳步,或是對走錯路的人提出嚴厲的警告而已。很多人之所以在逆境中沉淪消亡,是因為他們在逆境中對自己喪失了信心,屈從了命運的安排,其實逆境不過是上帝的一次善意的玩笑或提醒罷了。
逆境是人生中的寶貴財富,是不可多得的人生體驗。當陷入逆境的時候,在受苦難的同時,我們應當感到慶幸。在逆境中,我們有了時間來審視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之路,可以從容地思考自己的哪一步走錯了,哪一步走偏了,哪一步走快了,或是哪一步走慢了,目前面對的是技術性問題、策略性問題還是方向性問題,等等。逆境在促使我們思考的同時,也給我們重新選擇的機會,迫使我們不得不考慮:是調整思路還是堅持下去,是改弦更張還是克服困境。對自己的過去、面臨的現實以及將要前進的方向思考必然會讓我們獲得嶄新的思路,忍耐、積蓄之後,必然是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
陷入逆境,有人從此一蹶不振,當然也有人東山再起。之所以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關鍵在於對待逆境的態度。把逆境看作墊腳石,看作人生的一筆財富者,就會戰勝逆境;把逆境視為畏途,看作絆腳石者,就會被逆境徹底擊垮。
既然逆境是人生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想獲得成功,我們除了勇敢地向它發起挑戰之外,別無選擇。積極挑戰逆境,逆境便能轉化為人生財富,轉化為成功的階梯。從世界歷史的發展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因為自然、氣候、環境以及戰爭等條件形成了一種挑戰,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如果不能應付這挑戰,那麼,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會走向滅亡。
中華民族正是透過改造自然、改造環境,用智慧把中國建造成一個美好的家園的。逆境產生美德,挑戰刺激創造。
回覆列表
在人生中,每一次逆境,都是命運給我們安排的機會,它讓我們反思內省,並喚醒沉睡於體內的潛藏的能力。
我們經受的考驗與磨難可以也應該引領我們,成為我們力量的源泉。 哲人達士們,能透過逆境本身看到更深遠的東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事情。
遇到逆境,別隻是以一種隨意的方式作出反應,記住要反思內省,問一問自己,你用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樣的事。要深入挖掘那些體內潛藏的能力。你可能想像不到,你竟擁有這麼多的長處與優勢。正好遇到這樣的事,就把它找出來了。
比如,你現在是痛苦或久病纏身,則需要的是耐力;
比如,你遭到惡言與謾罵,則需要的是耐心。
時間漸漸地遠逝,你早已養成了一種習慣,每次逆境的到來,你都能調動相應的自身潛能加以應對。從此,你不會在生活的逆境中,失去自制,也不再有那麼多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