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翎閣

    迴避型男友,其實就是迴避型依戀風格,這種風格所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對親密感的需求感比較低,當你們的感情越來越親密,他就會採取壓抑策略想方設法來降低親密感。常見的壓抑策略有:感情進一步發展時,就開始疏遠,貶低戀人,關注戀人的缺點,忽略戀人的優點。想念前任,將前任完美化。對戀人說“我還沒準備好進入下一個階段”避免身體親近等。

    迴避型風格的人採取壓抑策略的目的就是讓戀人不要過度依賴自己,降低兩人之間的親密感,恢復他的獨立性,擁有自己的空間。這些特點,“喜歡逃避問題,也不會主動”,“冷幾天後再找他又能好了”,“我一對他好,他就很害怕,很排斥”,這些都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風格行為。依戀風格主要是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而形成的,有些人天生自帶回避型基因,也有些人是因為後天成長環境。

    原生家庭裡父母總是吵架而導致的,對婚姻家庭而感到恐懼,在題主男友心裡,他可能覺得,兩個人一旦過於親密,很可能就像他的父母一樣無休止地爭吵,這種想法已經進入到他的潛意識,所以他會本能地排斥親密感(過度)。

    但也不要灰心,依戀風格雖然表現穩定,但也是可以發生改變的。我們需要先明白的一點是,有研究表明,迴避型人士和焦慮型,安全型人士一樣需要親密感,有依戀系統,害怕分離。他們的那些表現,如貶低戀人,拒絕親密感的行為,都是因為他們設立了一道心理防線,會與戀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隨時準備從感情中撤退。

    從根本上來說,不管是什麼風格的人,都是需要親密感的。約翰·格雷在《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裡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他的妻子剛生完孩子不久,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發現妻子的止痛片吃完了,妻子一天都在煎熬中度過,同時還要照顧孩子。他看到妻子神情沮喪,便以為妻子在生悶氣,於是他就採取了自我防禦,想要證明自己沒有錯,他也不知道止痛片沒有了。

    這時候,當他想要逃避問題出去清靜一下的時候,妻子明確地對他說,“請不要走,我現在很需要你,我感覺很難受,幾天都沒有好好睡覺了,請你跟我說說話吧。”聽完這句話後,約翰走向妻子,靜靜地抱住了妻子。

    妻子的行為,讓約翰·格雷朝著安全型轉變。這個故事說明了,依戀風格是可以轉變的。不過,想要靠自己去改變一個人是很難的。你可以做的是:接受他的依戀風格,理解他因依戀風格而產生的一系列的行為,在他想要逃避的時候,明白直接地說出自己的需求,大度地包容他們理解他們,潛移默化中改變他。

    我們都知道,改變一個人是很難的,最好的做法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主動做出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30系列會選什麼時間上市?是否支援5G?它和M20相比有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