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樂181
-
2 # 安嶽龍臺老家農村現狀
這個問題有點亂,也不是亂,有點複雜,也不是複雜,反正就是不好回答。
要說包辦婚姻,那是在封建社會好像才普遍存有的事。那是被生活所逼才發生的事情。那時候生產力低下,女性處在被漠視的角落。男孩子好像不存在被逼婚這個現象,因為他可以逃嘛,好多名人都有逃婚的經歷。女孩子就難了,所以被逼婚成功的都是是女孩子,男孩子一般是半推半就,實在不願意,一走了之,把這個鍋扔給父母。其實包辦婚姻也有很多成功生育並肩走完一生的,包辦婚姻也有其獨特的一面,因為年輕人沒有太多的閱歷,婚姻交給父母來辦來把關也未嘗不可。
-
3 # 櫻桃番茄GO
一、“中國式逼婚”不同於包辦婚姻。“逼迫”與“包辦”都是婚姻締結的一種方式,但是兩種不同的視角,逼婚裡不乏包辦婚姻的存在,包辦婚姻也可能遭到當事人的反對變成逼婚。逼婚與包辦都有違背當事人意願情況存在,但逼婚在這方面更加“純粹”,包辦婚姻還有其他的可能存在。有人認為,逼婚比包辦婚姻在形式上更加嚴重,因為逼婚更加不尊重結婚的當事人:包辦婚姻的當事人雙方還可能有結識的機會或協商婚事的可能,但逼婚沒有商議的餘地。
二、父母更關注子女是否成婚這一事實,而子女對於婚姻需求更加複雜。最明顯是的在“結婚時間”上親子兩代的不同意見。父母認為子女年紀“大”了,應該成家立業了,相對於父母,子女在“擇偶標準”上更加嚴苛。而最終“雙方達成一致”也是因為子女已經成婚,父母的意願得以滿足。這種型別的“中國式逼婚”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子女方並不是不婚主義,並且他們能堅持自己的擇偶標準,且能幸運地找到合適自己的結婚物件。
三、“中國式逼婚”是代際衝突的一種。父母與子女成長的時代不同,產生了婚姻觀念的差異,就子女婚姻締結問題發生了衝突矛盾。但本文並不是從代際衝突的視角里解讀“中國式逼婚”的。但我們可以從代際衝突的背景裡,理解親子關係對於“中國式逼婚”的重要性,也使得“中國式逼婚”可以被冠以“中國式”的名義。
四、“中國式逼婚”是由幾種行為組合而成的迴圈性現象,其中包括三種行為的反覆迴圈。父母與子女的對峙一直在一種惡性迴圈裡往返重複。首先,子女並沒有在父母認為應當結婚的時候結婚,此時子女的行為屬於不婚或者暫時不婚;父母對子女的不婚狀態不滿,強迫其結婚,構成父母的逼婚行為;面對父母的逼婚,無論是表面的還是內在的,多的還是少的,子女們都有反對父母的想法或行為,不肯接受父母們的逼婚,於是子女反逼婚;反逼婚使子女仍然保持不婚狀態,從而再次誘發父母逼婚。如此迴圈下去,直到某一環節的停止逼婚才會停止。
-
4 # 手機使用者6968108252
我想是這樣吧,父母對待兒女的婚姻的干涉程度,很多時候跟父母的主觀目的性有關,你以為父母不知道社會發展到今天婚姻已經是全面進入自由戀愛了嗎?他們當然清楚,但在農村傳統的習俗是很根深蒂固的,都說是為兒女好,所以兒女們如何抗爭百分比是不高的,當然遠走他鄉的也不在少數。父母為什麼喜歡包辦,除了對對方知根知底以外,收彩禮也是他們最大的考量。在城市,在自由戀愛前現在很多也是靠裡裡外外的親戚朋友介紹,相親年輕人是很反感的,都是父母心急,這類的婚姻關係不牢,真正的完全的自由戀愛只有在同學之間,這類人的婚姻關係是比較牢固的。
婚姻是個很綜合的事情,生活中大大小小雜事繁多,所以自己戀愛也好,透過介紹的也好,父母包辦甚至逼婚,都沒人敢保證誰就可以到老,口說美言誰都會,但過程還是要靠經營,看過很多包辦的婚姻還是湊合的,但逼婚那種真的就很不安寧。
說到底若自己想掌握好自己的婚姻,不管男女,自身的經濟獨立一定要,否則你難以自強。
回覆列表
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為孩子做主,他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認為是對孩子的好。但有時候適得其反,他剝奪了孩子的自由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