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知道點
-
2 #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我個人認為春秋戰國時期是分封制的衰落和崩潰,而宗法制是始終存在的。
分封制是周初的政治制度,分封諸王,以蕃摒周。分封的物件是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貴族。比如歷史上有名的姜尚姜子牙就被分封在齊國。先代貴族指的是武王滅商中不滿紂王殘暴統治而親周的一些貴族。
周朝還有另外一項制度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所謂嫡長子就是正妻,也就是大老婆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他享有王位的繼承權。
分封制最初鞏固了周朝的統治,傳得江山八百年。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形勢變了,新的生產工具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各諸侯國實力大小不一,不聽周王室的使喚了,於是就諸侯爭霸,用實力說話。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你方唱罷我登場,忙的個不亦樂乎!最後秦國一統天下,橫空出世個始皇帝!
秦始皇可不再分封諸王了,而是派官僚去管轄地方,中央說了算。這就是中央集權制。
而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繼承製一直是歷朝歷代權力傳承的基本原則,雖然也有執行不了的時候,比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清朝的九龍奪嫡,但大體如此。金庸先生就認為華夏文明沒有中斷的原因之一,就是有穩定的權力傳承秩序從而避免內亂造成的滅亡。
想到現代社會,香港大富豪霍英東就把絕大部分財產給了大老婆的三個兒子。普通老百姓還會說傳男不傳女之類的,歷史的影響不是一時半會兒就改變的了的。
宗法制和西周時期的分封制是相輔相成的,周天子把家族血緣關係與國家制度結合在一起,形成家國不分,政族合一的國家管理體制。根據宗族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區分大宗、小宗,構建了以嫡長子繼承為核心的宗法制體系。隨著宗族的發展壯大,一些新的家族從大宗體系裡分離出來,慢慢的他們和大宗之間的血緣關係越來越淡薄,就為宗法制的衰落埋下隱患。
井田制是西周時期宗法制得以實行的經濟基礎。西周時期農業生產工具比較落後,個人或以戶為單位的農業生產無法滿足個人生存的需要,就決定了當時的生產是以宗族大集體為單位的。到春秋戰國之際,青銅農具和部分鐵製農具的出現,牛耕的使用使得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出現了“人不肯盡力於公田“,各國出現了賦稅改革,確立農戶分散獨立耕作的生產關係,從而引起個體家庭與氏族組織的脫離,血緣宗法的崩潰就無可避免了。
再加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爭奪土地和人口,互相征伐兼併,戰爭規模不斷擴大,西周時期野人不徵兵的制度被打破,華人和野人的社會等級結構體系不復存在了,天下吏民具有等齊的身份,原有的血緣宗法等級制度就徹底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