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並且能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失誤過錯。出自《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譯文:學習的人有四種毛病,或者是不足之處,教育別人.傳授知識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學習態度,有的人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或譯為: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或譯為:孤寡淺陋,視野不開闊);有的人急於求成,專找捷徑(另一種解釋: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難即止。這四種毛病,心思沒有完全相同的。教書的人知道了這些人的心思,才能對症下藥,糾正這類毛病。教書的人,就是善於發現並糾正學子的失誤之人。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取長補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意思: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出處:《呂氏春秋·用眾》:“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譯文:事物本來就沒有不有長;都有缺點;人也是如此。所以善於學習的人借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斷長續短 [ duàn cháng xù duǎn ]意思: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出處:《荀子·禮論》:“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敬愛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譯文:禮的人,取長補短,損有餘,增加不足,達敬愛的文章,而發展成美好的德行道義的原因。捨短取長 [ shě duǎn qǔ cháng ]意思: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出處:《漢書·藝文志》:“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譯文:如果能學習六藝的方法,但看了這九家學說,除了短取長,就可以與萬方的謀略啊。
意思: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並且能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失誤過錯。出自《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譯文:學習的人有四種毛病,或者是不足之處,教育別人.傳授知識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學習態度,有的人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或譯為: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或譯為:孤寡淺陋,視野不開闊);有的人急於求成,專找捷徑(另一種解釋: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難即止。這四種毛病,心思沒有完全相同的。教書的人知道了這些人的心思,才能對症下藥,糾正這類毛病。教書的人,就是善於發現並糾正學子的失誤之人。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取長補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意思: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出處:《呂氏春秋·用眾》:“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譯文:事物本來就沒有不有長;都有缺點;人也是如此。所以善於學習的人借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斷長續短 [ duàn cháng xù duǎn ]意思: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出處:《荀子·禮論》:“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敬愛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譯文:禮的人,取長補短,損有餘,增加不足,達敬愛的文章,而發展成美好的德行道義的原因。捨短取長 [ shě duǎn qǔ cháng ]意思: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出處:《漢書·藝文志》:“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譯文:如果能學習六藝的方法,但看了這九家學說,除了短取長,就可以與萬方的謀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