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krpz274
-
2 # 使用者6537493016028
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
中國很多學者都提出過亞健康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準,其中陳國元、陳青山、劉保延、陶茂萱等學者提出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2007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了《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從中醫的角度對亞健康的概念、常見臨床表現、診斷標準等進行了明確描述,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指出: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症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
擴充套件資料:
據2018年的統計,中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與此同時,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
通俗地說,就是這70%的人通常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中,自覺活得很累。
參考資料:
亞健康是指身體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態,又叫做“慢性疲勞綜合徵”,或稱“第三狀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界定,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的健康者“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所佔比例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