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廟號,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廟號,李世民的諡號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年號是貞觀。尊號“天可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擴充套件資料:1、尊號封建時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時的稱號。尊號用於外交、禮儀、祭祀等。皇帝的尊號不需避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2、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宗廟中的稱號。廟號在較古的年代是由嚴格的規定的,必須是有重大貢獻的皇帝才配享有廟號。比如在漢代,就只有少數幾個皇帝能夠稱得上“宗”、“祖”,而“宗”、“祖”就是常見的廟號了。不過到了後世,人們不再如以前一般恪守規定,所以幾乎後世的皇帝幾乎都有廟號,比如唐代諸帝,除了高祖之外,無帝不“宗”。由於廟號相對簡潔,所以後世大都稱廟號。3、諡號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古代東亞(包括中國、北韓、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後妃、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內務府根據其生前事蹟與品德,而給予他一箇中肯的稱號。此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些鄰近國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個東亞古代國家都用諡號。4、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與當代日本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屬於廟號,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廟號,李世民的諡號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年號是貞觀。尊號“天可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擴充套件資料:1、尊號封建時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時的稱號。尊號用於外交、禮儀、祭祀等。皇帝的尊號不需避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2、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宗廟中的稱號。廟號在較古的年代是由嚴格的規定的,必須是有重大貢獻的皇帝才配享有廟號。比如在漢代,就只有少數幾個皇帝能夠稱得上“宗”、“祖”,而“宗”、“祖”就是常見的廟號了。不過到了後世,人們不再如以前一般恪守規定,所以幾乎後世的皇帝幾乎都有廟號,比如唐代諸帝,除了高祖之外,無帝不“宗”。由於廟號相對簡潔,所以後世大都稱廟號。3、諡號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古代東亞(包括中國、北韓、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後妃、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內務府根據其生前事蹟與品德,而給予他一箇中肯的稱號。此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些鄰近國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個東亞古代國家都用諡號。4、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與當代日本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