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選自《宋詩精華錄》)
【注】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給你幾句賞析吧,應該能明瞭全詩的意思了::“綠”字寫出了春風吹綠林木的動態,表現了春風的活力,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增強了詩韻味。頸聯想象友人喜逢家鄉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出歸家時輕鬆愉悅的心情。尾聯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後悠閒自在的生活,寄託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嚮往。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給你幾句賞析吧,應該能明瞭全詩的意思了:該詩借樓上笛聲、迷濛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詳情: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含情。起首寫因笛聲撩人心魄而引起思鄉之情——“樓上誰將玉笛吹”。小令從一開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鄉、故友的感情基調。次句“山前水闊暝雲低”,寫作者因聞笛而起故鄉之思,不禁引頸往故鄉方向眺望,然而卻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雲,這一畫面在縷縷悽側的笛聲中推出,更給人一種壓抑、低沉的感覺。所謂景語亦即情語。在這兩個畫面的背後。讀者似亦可窺見作者此時的心境。“勞勞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繼續寫眼前所見之景。“勞勞”,忙碌貌。此句謂春天的燕子正忙著覓食、築巢安家,而自己卻流落千里,有如斷梗漂萍,隨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獨貌。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落落”,更顯雨中梨花之孤寂了。中國古代詩人似總喜以雨與黃昏為背景來寄託其愁緒,如“丁香空結雨中愁”等等,那麼雨中梨花亦可作為寄託愁緒之意象了。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現。
下片側重抒情,將上片壓抑在畫面背後的愁緒直抒而出。過片前三句寫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修禊”,為古代民俗,於農歷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後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遊採蘭。以驅除不祥,稱為修禊。王羲之《蘭亭序》中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賣餳時”,亦古代之風俗。寒食節這一天要食餳(糖)粥。此句謂寒食節將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作者將兩個節日名列出,我們似可看到飄零異鄉的遊子正扳著手指算著臨近的故鄉節日。“故鄉唯有夢相隨”,一個“唯有”道盡了作者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深深苦衷。也許寫自己在夢中對故鄉的思念,尚未能盡意,接下便以具體的動作寫自己的思鄉情懷:“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也皺眉。”此二句謂自己昨夜裡不得安眠,愁緒無法排遣,漫步江頭,折得一枝新柳歸來,雖非故鄉蘇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動思鄉之愁了。楊柳原為離別的象徵,遠離故鄉折柳,實只能徒增煩惱。
這首小令無論是寫景或抒情,都極為自然,沒有絲毫的做作與矯飾。作者還成功地運用尋常之景,眼前之物,鋪排渲染,深切動人地把主題由淺入深、由隱至現地表露出來,顯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達情感方面的才能。
《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選自《宋詩精華錄》)
【注】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給你幾句賞析吧,應該能明瞭全詩的意思了::“綠”字寫出了春風吹綠林木的動態,表現了春風的活力,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增強了詩韻味。頸聯想象友人喜逢家鄉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出歸家時輕鬆愉悅的心情。尾聯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後悠閒自在的生活,寄託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嚮往。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給你幾句賞析吧,應該能明瞭全詩的意思了:該詩借樓上笛聲、迷濛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詳情: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含情。起首寫因笛聲撩人心魄而引起思鄉之情——“樓上誰將玉笛吹”。小令從一開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鄉、故友的感情基調。次句“山前水闊暝雲低”,寫作者因聞笛而起故鄉之思,不禁引頸往故鄉方向眺望,然而卻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雲,這一畫面在縷縷悽側的笛聲中推出,更給人一種壓抑、低沉的感覺。所謂景語亦即情語。在這兩個畫面的背後。讀者似亦可窺見作者此時的心境。“勞勞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繼續寫眼前所見之景。“勞勞”,忙碌貌。此句謂春天的燕子正忙著覓食、築巢安家,而自己卻流落千里,有如斷梗漂萍,隨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獨貌。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落落”,更顯雨中梨花之孤寂了。中國古代詩人似總喜以雨與黃昏為背景來寄託其愁緒,如“丁香空結雨中愁”等等,那麼雨中梨花亦可作為寄託愁緒之意象了。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現。
下片側重抒情,將上片壓抑在畫面背後的愁緒直抒而出。過片前三句寫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修禊”,為古代民俗,於農歷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後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遊採蘭。以驅除不祥,稱為修禊。王羲之《蘭亭序》中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賣餳時”,亦古代之風俗。寒食節這一天要食餳(糖)粥。此句謂寒食節將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作者將兩個節日名列出,我們似可看到飄零異鄉的遊子正扳著手指算著臨近的故鄉節日。“故鄉唯有夢相隨”,一個“唯有”道盡了作者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深深苦衷。也許寫自己在夢中對故鄉的思念,尚未能盡意,接下便以具體的動作寫自己的思鄉情懷:“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也皺眉。”此二句謂自己昨夜裡不得安眠,愁緒無法排遣,漫步江頭,折得一枝新柳歸來,雖非故鄉蘇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動思鄉之愁了。楊柳原為離別的象徵,遠離故鄉折柳,實只能徒增煩惱。
這首小令無論是寫景或抒情,都極為自然,沒有絲毫的做作與矯飾。作者還成功地運用尋常之景,眼前之物,鋪排渲染,深切動人地把主題由淺入深、由隱至現地表露出來,顯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達情感方面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