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不意馳
-
2 # 五嶽掩赤城
蘇-27系列的翼尖垂直導軌是為了有意破壞翼尖氣流,而水平翼尖掛架是減少翼尖氣流破壞
實際上目前採用翼尖下置掛架的戰鬥機就蘇-27系列一家(還有個是毛子的雅克-130教練機),而在蘇-27最初設計裡面,也不是採用這種下置翼尖掛架的,而是採用有防震顫杆的,較複雜的S型蝶型翼尖。
蘇-27的第一架原型機T-10-1的S型機翼,這種機翼佈局飛行阻力很小。但是機翼震顫非常嚴重,區區小小一根防顫杆不頂用。一是大攻角情況下翼尖氣流發散情況非常嚴重,翼尖渦流上湧非常厲害。二是蘇-27的翼展達到14.7米,機身又是採用升力體佈局。而當時蘇聯的製造加工工藝非常困難,必須增強機翼結構,增加重量。
所以西蒙諾夫在修改T-10S的時候,給蘇-27增加下置式翼尖掛架。相當於在翼尖修了堵小牆,破壞翼尖氣流發散。並且機翼兩個頂端各增加一個“定子”,減少機翼震顫。同時蘇-27本身機翼高度相當高,這種方式也方便地勤掛載導彈。蘇-27的這種翼尖掛架模式,實際上主要目的是增加了機翼的安定性。但是這種方式同樣有兩面效果,機翼安定性增加的同時,進行機動動作時難度和需要克服的阻力也就更大,會導致機動效能下降,這也是蘇-27系列橫滾效能慘不忍睹的原因之一。
所以米格-29雖然氣動佈局上跟蘇-27非常類似,但是翼展較小,機翼穩定情況相對較好,所以米格-29跟大部分蘇系戰鬥機一樣,沒有采用翼尖掛架。綜合來講,蘇-27採用翼尖掛架,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武器掛點,本身蘇-27寬大機身武器掛點數量非常多,巨大內油又不需要掛載副油箱。他是為了增加機翼穩定性,而且普通水平的翼尖掛架都還不夠,非要垂直方向“修牆”,增加翼尖氣流破壞效果才行。當然,如果翼尖掛載物夠重,相當於翼尖安定定子重量夠大,比如電子戰吊艙的話,那麼安定效果就可以滿足需要,就可以不需要修牆了。所以蘇-27系列掛載電子戰吊艙時,就拆掉這種翼尖垂直掛架,跟類似美歐的水平方式掛載在翼尖。
同樣道理,歐美等國家採用水平方式的翼尖掛載,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武器掛點數量,並且並且儘可能的減少對翼尖氣流的破壞。或者說其翼尖掛載空空導彈已經足夠滿足機翼穩定性防震顫效果,不需要像蘇-27那樣的垂直翼尖掛點去故意破壞翼尖氣流,非同一重心等方式來增強穩定性。
所以水平方式佈置翼尖掛架是設計的主流,其對於機動性破壞效果相對較小,蘇-27系列這種設計屬於特例,在特定情況下,不得已犧牲部分效能,來換取更好的機翼穩定性。
-
3 # 一葉楓流
機翼翼尖都會產生渦流,這會產生阻力。在翼尖安裝導流片可以破壞渦流產生的條件。
翼尖掛架相當於翼尖導流片。水平掛架和常規掛架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在受力結構上,正常掛架比水平方向的適應性更好。水平掛架導軌不能承受過載荷。P-80就把副油箱掛在翼尖。
翼尖掛載還可以起到一個配重的作用。如果機翼的剛度不夠,或者諧振頻率落在全機的諧振頻率範圍內,有可能引起機翼顫振增加翼尖質量,可以改變諧振頻率。米格25翼尖就有配重。
蘇27採用向下的正常掛架,應該是設計習慣。蘇聯的戰鬥機沒有翼尖導軌形式的。
美國喜歡採用翼尖導軌。現在甚至AIM-120也掛在翼尖。
-
4 # 筆不意馳
個人所見,不見得正確。
蘇27最早是作為空優戰鬥機設計的,T10原型機的翼尖根本就是圓弧狀的,沒有為翼尖掛架預留位置,這和F16、F18和F5在根本上就不一樣,後三者在設計定位上就是多功能戰鬥機,而後三者同時代的空優戰鬥機,F15和F4,也沒有翼尖掛架。蘇27的最初型號,只保留了原型機上的翼尖配重,是圓柱狀的,也不是翼尖掛架,這個位置後來也改成過電子裝置倉等,增設掛架只是在原配重下方加裝了個掛架,原設計並沒有改,可見得,應該是和效能側重點有關。
-
5 # 五嶽掩赤城
蘇-27系列的翼尖垂直導軌是為了有意破壞翼尖氣流,而水平翼尖掛架是減少翼尖氣流破壞
實際上目前採用翼尖下置掛架的戰鬥機就蘇-27系列一家(還有個是毛子的雅克-130教練機),而在蘇-27最初設計裡面,也不是採用這種下置翼尖掛架的,而是採用有防震顫杆的,較複雜的S型蝶型翼尖。
蘇-27的第一架原型機T-10-1的S型機翼,這種機翼佈局飛行阻力很小。但是機翼震顫非常嚴重,區區小小一根防顫杆不頂用。一是大攻角情況下翼尖氣流發散情況非常嚴重,翼尖渦流上湧非常厲害。二是蘇-27的翼展達到14.7米,機身又是採用升力體佈局。而當時蘇聯的製造加工工藝非常困難,必須增強機翼結構,增加重量。
所以西蒙諾夫在修改T-10S的時候,給蘇-27增加下置式翼尖掛架。相當於在翼尖修了堵小牆,破壞翼尖氣流發散。並且機翼兩個頂端各增加一個“定子”,減少機翼震顫。同時蘇-27本身機翼高度相當高,這種方式也方便地勤掛載導彈。蘇-27的這種翼尖掛架模式,實際上主要目的是增加了機翼的安定性。但是這種方式同樣有兩面效果,機翼安定性增加的同時,進行機動動作時難度和需要克服的阻力也就更大,會導致機動效能下降,這也是蘇-27系列橫滾效能慘不忍睹的原因之一。
所以米格-29雖然氣動佈局上跟蘇-27非常類似,但是翼展較小,機翼穩定情況相對較好,所以米格-29跟大部分蘇系戰鬥機一樣,沒有采用翼尖掛架。綜合來講,蘇-27採用翼尖掛架,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武器掛點,本身蘇-27寬大機身武器掛點數量非常多,巨大內油又不需要掛載副油箱。他是為了增加機翼穩定性,而且普通水平的翼尖掛架都還不夠,非要垂直方向“修牆”,增加翼尖氣流破壞效果才行。當然,如果翼尖掛載物夠重,相當於翼尖安定定子重量夠大,比如電子戰吊艙的話,那麼安定效果就可以滿足需要,就可以不需要修牆了。所以蘇-27系列掛載電子戰吊艙時,就拆掉這種翼尖垂直掛架,跟類似美歐的水平方式掛載在翼尖。
同樣道理,歐美等國家採用水平方式的翼尖掛載,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武器掛點數量,並且並且儘可能的減少對翼尖氣流的破壞。或者說其翼尖掛載空空導彈已經足夠滿足機翼穩定性防震顫效果,不需要像蘇-27那樣的垂直翼尖掛點去故意破壞翼尖氣流,非同一重心等方式來增強穩定性。
所以水平方式佈置翼尖掛架是設計的主流,其對於機動性破壞效果相對較小,蘇-27系列這種設計屬於特例,在特定情況下,不得已犧牲部分效能,來換取更好的機翼穩定性。
-
6 # 一葉楓流
機翼翼尖都會產生渦流,這會產生阻力。在翼尖安裝導流片可以破壞渦流產生的條件。
翼尖掛架相當於翼尖導流片。水平掛架和常規掛架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在受力結構上,正常掛架比水平方向的適應性更好。水平掛架導軌不能承受過載荷。P-80就把副油箱掛在翼尖。
翼尖掛載還可以起到一個配重的作用。如果機翼的剛度不夠,或者諧振頻率落在全機的諧振頻率範圍內,有可能引起機翼顫振增加翼尖質量,可以改變諧振頻率。米格25翼尖就有配重。
蘇27採用向下的正常掛架,應該是設計習慣。蘇聯的戰鬥機沒有翼尖導軌形式的。
美國喜歡採用翼尖導軌。現在甚至AIM-120也掛在翼尖。
回覆列表
個人所見,不見得正確。
蘇27最早是作為空優戰鬥機設計的,T10原型機的翼尖根本就是圓弧狀的,沒有為翼尖掛架預留位置,這和F16、F18和F5在根本上就不一樣,後三者在設計定位上就是多功能戰鬥機,而後三者同時代的空優戰鬥機,F15和F4,也沒有翼尖掛架。蘇27的最初型號,只保留了原型機上的翼尖配重,是圓柱狀的,也不是翼尖掛架,這個位置後來也改成過電子裝置倉等,增設掛架只是在原配重下方加裝了個掛架,原設計並沒有改,可見得,應該是和效能側重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