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明朝版圖

    一、Explorer的到來——世界歷史到世界史的嬗變

    回溯人類歷史的發展,在前近代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文明中心之間幾乎是孤立的發展,彼此之間很少有交流。即便有也是斷點、偶爾,並不是大規模、連續性的交流。這當然與當時人們的觀念有關,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航海貿易的不發達、交通不便等多種因素有關,不過這一情況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而逐漸發生了改變。

    我們都知道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即在今日的歐洲世界,從15世紀開始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全球性的遠洋航行,伊莎貝拉女王與亨利王子對於全球航海業的發展具有開拓性的影響,也正是在他們的支援下才有了後來的迪亞士發現好望角、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等等,這些改變不僅僅是在歐洲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新的航海路線開闢。此外對於全球的的發展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從此各個文明之間聯絡逐漸加強,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再是孤立的、彼此隔離的狀態,世界歷史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世界史的序幕。

    萬曆皇帝畫像

    二、明朝的應對與挑戰

    明朝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以農為本成為前近代中國曆代王朝不變的重要“國策”之一,這種生產模式可以說在對外表現上則略顯保守。

    (一)對外貿易的態度

    在東亞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國際關係並不是像歐洲那樣以出現了近代威斯特法利亞體系,而是以中國為首形成一個等級明顯的朝貢體系,在這一體系的發展過程中,明朝往往充當“冤大頭”的角色,不過這“冤大頭”也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擔當的,正是由於明朝自身的“身寬體胖”,可以說是東亞的其他國家“公推”的結果,這種不對等的厚往薄來的對外貿易是以國家為主,在面對西方貿易交往的衝擊,明朝並沒有組織私人對外貿易的發展,而是在政府的管理下進行,主要的貿易物件即為葡萄牙。

    (二)科學技術的引進

    利瑪竇與明朝官員畫像

    西方的科技主要是軍事技術開始東傳,例如佛郎機、西洋大炮等等,這一技術的發展對於此後萬曆年間“援朝抗倭”戰爭都起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科學技術上主要是天文曆法,在這裡著重提到的是徐光啟與利瑪竇二人,積極將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書籍翻譯為漢文,這樣中國士大夫階層也開始逐漸接觸到如算術、地理學、西醫、物理學等等。

    (三)國防的應對

    西方的到來雖然主要是的目的是為了開闢貿易,不過他們也都是帶著堅船利炮到來,這種情況的出現自然引起來的明朝的注意,為此明朝也開始積極地準備海防,我們回溯歷史的發展其實不難發現,明朝即便1644年滅亡,它的海軍實力依然很強大,足夠震懾整個東亞世界裡的其他國家。例如在明朝時期編修的《西園聞見錄》、《明經世文編》中都可以見到明朝在西方技術的刺激下,開始對其軍事技術的記載。

    三、總結——保守與被動

    以上是西方社會在西方殖民者的到來對於明朝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也是逐漸增強,並最終在1840年開始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屈辱性的記憶。在這些影響中,我們可以與日本有一個大致的比較,同樣是面對西方文化的“東漸”,日本的主動性曾遠超明朝,比如明朝只是以個人行為翻譯外國先進科技書籍,但日本則開始注意培養外語人才,這一差距也使得日本社會在近世發展中逐漸開始了“蘭學”。而中國在有明一代一直沒有形成對於西方文明的好奇心,另外明朝在對待西方文化只是注意到先進的軍事科技,對待發展貿易則略顯冷淡,在整個大航海時代,“大而重”的大明王朝更是沒有鼓勵私人航海貿易的發展,這也使得中國與西方先進文明的發展逐漸拉開了差距。

    參考文獻:

    1) 趙明逢:淺談明朝中後期社會開放的歷史原因,現代交際,2015。

    2) 趙德宇:西學東漸與中日兩國的對應,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

    3) 馬書珂:軍事技術發展縱橫史略,兵器工業出版社,198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平之和嶽不群,是否都被“現實中的壓力”磨滅了人性?一心想走捷徑才走上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