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26722064098

    天文學家利用三角視差法、分光視差法、星團視差法、統計視差法、造父視差法和力學視差法等,測定恆星與我們的距離。恆星距離的測定,對研究恆星的空間位置、求得恆星的光度和運動速度等,均有重要的意義。離太陽距離在16光年以內的有50多顆恆星。其中最近的是半人馬座比鄰星,距太陽約4.2光年,大約是40萬億千米。

    目前,用三角視差法己測定了約10000顆恆星的距離,這些恆星視差角都不超過一角秒。更遙遠的恆星視差角非常小,很難確定它們的距離,只有用其他方法來測定了。如分光視差法、星團視差法、統計視差法以及由造父變星的週期光度關係確定視差等。

    如果地球不是繞太陽運動的,那麼從地球上看同一個恆星就不會有方向上的差異。如果地球是繞太陽運動的,那麼從地球上觀測某一顆恆星時,由於地球在其軌道上位置的變化,就必然產生方向上的差異,也就一定會有視差出現,其實,它是相對於更遠的恆星有位移。自從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動學說以後,許多人企圖觀測恆星的視差,以此來證名哥白尼學說是否正確。但是,自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動”說以後300年間,沒有人測出恆星的週年視差。因此,有人開始懷疑哥白尼學說是否正確。直到1837年—1839年,幾位天文學家終於測出了恆星週年視差,這不僅建立了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同時也使哥白尼學說建立在更科學的基礎上。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f096b63f6246b60d92cebacecf81a4c500fa2cc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錦賽單項獎金榜:美國飛魚第一,孫楊獲4.4萬,猜猜霍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