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有句話叫做“一樣米養百樣人”,地緣地理作用到經濟,經濟又作用到政治、文化,最終都會對一個地區的人們造成深遠的影響。在非洲西海岸,有一個叫做迦納的國家,與世界上多數民族的哀痛的喪葬文化不同,他們盛行著歡快的喪葬文化。最近火爆全網的“黑人抬棺”,說的就是這件事。

    每一個開化的民族,都會對生死之事極為看重,這是生命的開始和終結,每個人都不能避免。“人從哪兒來,死了去到哪兒去”,這些問題延伸出來又形成了一系列諸如“人的一生該怎麼活,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等等問題。所以,關於生與死這兩種生命狀態的思考,往往是一個民族智慧的起源。

    中國傳統上是農耕文明,這樣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人們必須要重視經驗,要總結生產的規律,漸漸形成了“養老”、“重老”的社會風俗。最後,發展到喪葬文化上,又形成了祖先崇拜。所以,中國的喪葬文化講究厚葬,講究哀榮,以此賴體現“重老”文化。這種習俗,圍繞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親親善恩,以孝悌為根本,推近及遠,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個人則因為修“仁”成為“義”、“智”、“信”、“禮”的極高道德修養的人。因此,“孝悌”又成了社會制度、倫理規範。

    世界上多數民族都有這種以悲痛為表現形式的喪葬習俗,已約定俗成為社會的倫理道德規範,並且內化到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不過也有一些民族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不一樣的喪葬習俗,如本文中的迦納黑人抬棺,他們是一路上載歌載舞,歡快給過世的人送行。

    在迦納人眼裡,雖然親人去世是一件悲傷的事,但死者的靈魂會經歷輪迴,在另一世界以同樣的方式繼續生活,所以迦納人並不很悲傷,並且很樂意在葬禮上搞氣氛慰藉死者和親友,所以就開始了這樣的“喜喪”。

    迦納的喪葬儀式更像是慶典,歷時數天,包括教堂禮拜、招待會、下葬儀式等等環節。現場還有遮陽座位、抬棺人、DJ或樂隊、海報、攝影師等,支出不菲。曾經有一位當地企業家去世,關於他的生平介紹印刷成冊,竟然有500多頁。

    而且,這種抬棺舞蹈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們需要跟著舞蹈節奏跳三十多分鐘,實際上是個體力活。

    現如今,葬禮已成為迦納人最重要的社交集會之一,這個產業還在迅速擴大成長,高額的費用甚至讓很多迦納人傾家蕩產。迦納人也會隨份子,不過這些份子錢跟葬禮的花銷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迦納這樣的喪葬習俗雖然與我們的傳統認知有不同,可是略加解釋後,作為“喜喪”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國的喪葬風俗,就只能用可怕來形容了。

    總之,迦納人有他們的生活習俗,我們不必刻意去比較、嘲諷,文化不同,習俗自然也不一樣。君子和而不同,世界才多彩多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諸佛欺我”請問這一句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