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70839280451

    也就是說一切的世界觀都只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和創造,也就是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將神至於人“實用主義”標準之下是這一尺度最為徹底的運用。這就是他們在“上帝死了”的歷史之後重新選擇的尺度。 “人是萬物的尺度”,文明發展了幾千年後的今天,這句古希臘智者的名言竟然有了如此來勢洶洶的復活,幾乎成了立在我們時代上空的唯一信條。那麼亞里士多德指出的這句話給自身帶來的困境是如何被解決的呢?——如果人是萬物的尺度,那麼人也是這句話本身的尺度,也就是說你相信它就對,你不相信它就不對,那麼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奇怪的是,在我們的時代這種邏輯矛盾不存在了。因為我們接受一個漂流的世界、一個完全個人化的世界,我們不相信有什麼絕對的真理,也不需要什麼普遍的真理。真理只是一種共識,人並不總是需要共識,只有在共同面臨某種必要時才如此,比如當全人類面臨宗教衝突帶來的災難時,便需要關於宗教多元論的共識。 人是萬物的尺度,所以對於任何事物,你可以這麼相信,但它不必是如此;它不必是如此,但你可以這麼相信。當年智者的這一句話致使蘇格拉底用一生去辯駁。人是萬物的尺度,還有正義可言嗎?沒有正義的靈魂是健康的靈魂嗎?現在可以看到也會有一個時代不需要去談論正義,而只需要談實用;至於靈魂的正義,那也得有人相信有靈魂這回事啊。 因此,這是一個獨善其身的時代。每個個人對每個個人負責。共同的價值標準已經沒有可能。你或者傳統或者前衛;或者認為一切都是假的,或者認為一切都是真的;或者認為上帝存在,或者認為上帝死了。一切都是虛妄,沒有哪一種比另一種更虛妄或更真實。除了法律所禁止的,什麼都可以做;必要的時候如果達成了“共識”還可以修改法律。——自由回到了啟蒙時代的概念,只是他們奉為神聖的法律也失去了其權威性。蘇格拉底勇敢地承擔他自己並不認同的法律判決的行為會被認為是愚蠢的。怎麼可以如此認真?人只能是一個玩世不恭者。一方面生活於其中,另一方面又不必當什麼是真實的。正所謂人生如夢,你在夢中,但你知道這是一個夢。 尼采說世界的痛苦源於大自然分裂為個體的事實。但看我們這個時代就知道在一種最為徹底的個體化的狀況下,人依然可以安然的生活,而根本不覺得是什麼痛苦。他們甚至自豪的認為這表明人的成熟和自信。因為一切被認為是實在的東西都只是人為創造來規定人自身意義框架的外在的參造物,以一種異己的存在在我們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幫助我們行走;而今天我們終於可以脫離它們,獨立行走了。沒有哪個時代比現在更為虛無主義,但也沒有哪個時代比現在更為自由,因而也更為混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心的軟弱,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什麼?怎樣克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