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息蟄藏
1、姿勢:俯臥。面枕床或地毯,兩臂上抬屈肘,俯掌分置兩耳旁。兩臂放鬆,兩腿自然伸直,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全身極度放鬆。
2、呼吸及意念:心靜意定,口微閉,以舌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後,先緩緩吸一口氣,隨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呼氣而極度放鬆。此時,寧神靜聽息之出。即聽息。一念帶萬念,漸漸入靜,呼吸自然,漸入勻靜深長細緩。此時,進人專心聽息,則自然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澈,漸達聞似不聞,恍恍惚惚,不知不覺自然進入龜之蟄藏伏氣狀態。此式對高血壓、失眠及某些生殖系統疾病效果顯著。
02
側俯臥息(右側)
枕高約3~4寸(12~18釐米),頭微前俯於枕上,軀幹微向後曲,呈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之勢。右腿彎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觸床,左腳背鉤貼於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腳亦可不鉤貼,任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適為度,右肘屈曲,肘彎成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耳前枕上,左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置於髖部。
此式與一般側臥式不同。它的特點是骨盆微向前扭轉,頭微俯以通任,而呈龜形團聚狀,呼吸同“俯息蟄藏”。對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效佳,尤其對防治盆腔瘀血效果顯著。
03
神龜出水
俯臥,面枕床或地毯上,兩腿自然伸直,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兩手輕按於兩肩旁,緩緩以鼻吸氣。吸氣時,上身向後舒展,引頸前伸,徐徐抬頭,上體也逐漸隨之抬起,但必須以腰背發力。待不能支撐時,始用臂力支撐,雙目極力向上遠眺。
頭微低,肩項鬆弛,緩緩呼氣的同時,吞津或嚥氣一口,再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似隨津液下沉于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的同時,恢復俯臥姿勢,全身鬆弛。在保持自然舒坦狀態下,輕鬆自然呼吸3~5次。 如此重複“出水”3~7次後,亦可接著練“俯息蟄藏”,或“側俯臥息”。
此式可防治腰背疼痛及便秘,並能調腹腔諸髒氣之功能。
俯息蟄藏
1、姿勢:俯臥。面枕床或地毯,兩臂上抬屈肘,俯掌分置兩耳旁。兩臂放鬆,兩腿自然伸直,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全身極度放鬆。
2、呼吸及意念:心靜意定,口微閉,以舌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後,先緩緩吸一口氣,隨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呼氣而極度放鬆。此時,寧神靜聽息之出。即聽息。一念帶萬念,漸漸入靜,呼吸自然,漸入勻靜深長細緩。此時,進人專心聽息,則自然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澈,漸達聞似不聞,恍恍惚惚,不知不覺自然進入龜之蟄藏伏氣狀態。此式對高血壓、失眠及某些生殖系統疾病效果顯著。
02
側俯臥息(右側)
枕高約3~4寸(12~18釐米),頭微前俯於枕上,軀幹微向後曲,呈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之勢。右腿彎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觸床,左腳背鉤貼於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腳亦可不鉤貼,任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適為度,右肘屈曲,肘彎成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耳前枕上,左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置於髖部。
此式與一般側臥式不同。它的特點是骨盆微向前扭轉,頭微俯以通任,而呈龜形團聚狀,呼吸同“俯息蟄藏”。對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效佳,尤其對防治盆腔瘀血效果顯著。
03
神龜出水
俯臥,面枕床或地毯上,兩腿自然伸直,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兩手輕按於兩肩旁,緩緩以鼻吸氣。吸氣時,上身向後舒展,引頸前伸,徐徐抬頭,上體也逐漸隨之抬起,但必須以腰背發力。待不能支撐時,始用臂力支撐,雙目極力向上遠眺。
頭微低,肩項鬆弛,緩緩呼氣的同時,吞津或嚥氣一口,再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似隨津液下沉于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的同時,恢復俯臥姿勢,全身鬆弛。在保持自然舒坦狀態下,輕鬆自然呼吸3~5次。 如此重複“出水”3~7次後,亦可接著練“俯息蟄藏”,或“側俯臥息”。
此式可防治腰背疼痛及便秘,並能調腹腔諸髒氣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