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史春秋

    主要都是自身學習、實踐磨鍊出來的。

    一、實踐出真知

    朱元璋窮苦百姓出身,沒有讀過書,在亂世之中投身元末農民起義,可以說戰爭本身就是他的老師,他是靠一步步摸索、實踐、歷練得出了軍事能力的。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這個比任何一位軍事老師,比任何一本兵書都有價值,而且活學活用,不會死板教條。

    中國歷史上,沒讀過兵書甚至是沒有受過正常教育卻成為軍事大家的例子很多,泥腿子擊敗軍事院校高材生也屢見不鮮。

    至於朱棣,一是有了父親給他配備的武將的言傳身教,二是更自己帶兵打戰,將軍事理論實踐,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二、收攬人才,有了自己的文武智囊集團

    這也是主要的原因,初期朱元璋屬於創業階段,隨著招攬的人才越來越多,後期他就不再自己親自出徵作戰了,像徐達、傅有德等都是有突出軍事素養的人,他們也會對朱元璋自己的軍事能力產生影響的。

    朱棣更是如此,早期他都是隨著父親時代的明代出徵蒙古的,不可避免的受到這些名將的薰陶,自然學的行軍打仗的精髓。

    當然,軍事天分也很重要,朱元璋和朱棣應該都是屬於聰明的人,至少不是愚鈍的人,不然蠢死了,怎麼學也學不會的。

  • 2 # 西府趙王爺

    朱元璋和朱棣這兩父子,應該是明朝為數不多的明君裡面最為出色的兩位了。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做起,一步步分奮鬥成長,最終趕跑了蒙古人,重建漢人天下,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開國帝王。

    而作為一個泥腿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並沒有因為沒文化而表現出任何的不適。他內懲貪腐,外伐北元,興修水利,發展民生。他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讓那個被蒙古人禍害得千瘡百孔的中華大地重新搞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面,史稱洪武之治。

    是個厲害人物!

    至於他兒子朱棣,雖說這皇位來路不正,是從侄子手上搶的。但在做皇帝這方面,他確實幹得不錯,深得他爹的遺傳。特別是遷都北京這件事兒,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為了“天子守國門”,但確實是把北方給鎮守得好好的。

    他估計是為了替老爸當年抱不平,對蒙古人那是深通惡絕。他曾五次親征蒙古,直到死,這得多大仇啊。

    與此同時,他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這個內閣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所效仿,一直延續。

    當然,還有鄭和下西洋,雖然有些費錢,但名聲不錯。這也說明,他統治時期,明朝確實有點兒家底,這永樂大帝也不是吹的。

    也算是虎父無犬子!

    至於他們父子兩為何會這麼優秀,除了天賦基因的緣故,那就是他們自身的經歷所造就的了。

    首先朱元璋參加劉福通起義軍,從一個小兵做起,一步一步成為起義軍領袖。這期間除了有個好岳父的提攜以外,他的努力與拼搏更是主要原因。不然,人家郭子興也不會將女兒嫁給他。後來,他又與小明王鬥,與張士誠鬥,與陳友諒鬥,並將他們一個一個踩在腳下,期間他經歷了多少,學到了多少,這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這才是他成為一代明君的最大倚仗,就好比當年的劉邦一樣。

    而朱棣,他雖然沒有朱元璋那麼殘酷的經歷,但他年未滿二十便被朱元璋派到了北平做藩王。在燕京大地,他可不是去享福的,再往北就是蒙古人,他可沒少和他們打交道。

    他曾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

    這是他日後爭奪皇位的最大資本,也是他日後當皇帝的最大資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百米跑步怎麼樣才能跑的又快還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