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筱原123
-
2 # 姜楠史話
小時候看過一本小說《武則天》,十分抱歉,忘了作者前輩名字,說武則天在掖庭去聽太監講授課程,後來在太宗提問李治關於王右軍王羲之畫作問題,也全靠武氏機敏應對。年幼的我覺得這本小說很貼近實情。拋去小說,新舊唐書均稱武氏“涉獵文史”。實話實說,作為李治的合夥人和稱職伴侶,如果她不讀書,腹中無點墨,又怎能得到大唐皇帝的心,又怎能處理紛繁國務,又怎能寫出《內軌要略》這類書籍。傳說那首《如意娘》也是武氏在感業寺所作,“看朱成碧思紛紛,支離憔悴為憶君,不信筆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很多歷史都是虛構或者後人杜撰,但唯獨武氏讀書一節,在下始終深信不疑。
親,唐朝是個詩的國度,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釣叟樵夫,無人不讀詩寫詩,他們開心時寫詩,失落時寫詩,相聚時寫詩,分別時寫詩,讀書干謁,漫遊山林,宦海沉浮,飲酒品茗,歌舞宴遊都離不開詩,武則天一介女流,最後能夠雄居於金字塔頂尖,沒讀過書,可能嗎?
武則天進入皇宮,最開始被稱為‘’才人‘’,"才人"是宮廷女官,正四品,能被稱為‘’才人"者,不僅僅靠美貌,還要多才多藝,要有文才,懂音樂,還要會騎馬射箭。唐代的皇帝藝術成就,音樂素養都很高。武則天作為"才人",主管宮中宴會,作歌詞,供樂隊演唱,沒讀過書能行嗎?
她在感業寺寫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
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
開箱驗取石榴裙."
寫得纏綿悱惻,堪稱上乘之作。
做皇帝后,寫過《臘日宣詔幸上苑》詩,也堪稱佳作。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詩風明快,剛毅果決,一氣貫注.巍然有氣魄。
清人陸昶評武則天的《如意娘》及《臘日宣詔幸上苑》詩,說:"後材智 英睿,帝王之器,自是天地一時奇闢氣運.宣詔上苑,花即 夜發,不可知乎!其所為詩有莊厚處,有流麗處.居然作者至如意一首,則是其本色也."
武則天自撰的詩文很多,據說有《垂拱集》,《金輪集》,《臣軌》.可惜《垂拱集》已失傳,現保留下來的詩文絕大部分收在唐代文集中,部分散 存於民問碑刻上.《全唐詩》存其詩有46首,《全唐文》存其 文66篇.《唐大詔令集》中有《全唐文》內未收集的12篇. 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出,武則天確有相當高的文學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