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稱後母戊鼎。
1、特點
後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週凹弦紋。
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該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亦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2、簡介
鼎通體高133釐米、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發現於1939年3月,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透過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宏大規模。
3、文物價值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後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
現稱後母戊鼎。
1、特點
後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週凹弦紋。
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該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亦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2、簡介
鼎通體高133釐米、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發現於1939年3月,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透過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宏大規模。
3、文物價值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後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