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16393697425

    按照弗洛伊德的陳述,所謂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本我,則是原始慾望自然表現;而超我,則是社會行為準則及形成的禁忌。

    本我代表所有驅力能量的來源。個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於生與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發揮其功能時,本我尋求解除興奮和緊張以及釋放能量。它依據快樂原則來運作,即追求快樂和迴避痛苦。依據這樣的運作方式,本我尋求立即的完全的釋放。它具有一個被寵壞的孩子的品質:當想要得到時,就要得到想要得到的。本我不能忍受任何挫折,沒有任何顧忌憶。它不顧任何現實並且能夠透過行動或透過想象已經得到想要得到的來獲得滿足——滿足幻想與實際的滿足一樣的好。本我是沒有理性、邏輯、價值觀、道德感和倫理信條的。總而言之,本我是過分的,衝動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會化的,自私的,並且是縱情享樂的。

    本我的對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類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們為之努力的那些觀念,以及在我們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準則時所預期的懲罰(罪惡感)。人格的這部分結構依據社會的標準來控制行為從而發揮其功能,對好的行為給予獎賞(自豪感,自愛),對於壞的行為則給予懲罰(罪惡感,自卑感,意外事故)。超我能夠在非常原始的層次上發揮其功能,所以相對來說經不起現實的檢驗,也就是說,不能夠依據不同的情境來改變自己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能夠分辨思想和行動,就會對某些甚至沒有導致行動的想法而感到內疚。此外,個體被非黑即白,全或無的判斷所束縛並且追求完美。嚴格的超我表現為對諸如好、壞、評判、判決等字眼的過度使用。但是超我也能夠通情達理和靈活而有彈性。例如:人們也許能夠忘記自己或者別人的錯,如果是出於意外事故或處於嚴重壓力的情境之下。在成長的過程中,兒童將學會這些重要的區別並且學會不僅是以全或無,對或錯,黑與白的方式來看待事情。

    理論中第三個結構概念是自我。本我追求愉悅,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則追求現實。自我的功能就是論據現實來表達和滿足本我的願望與超我的要求。本我論據快樂原則進行運作,自我則依據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運作——本能的滿足被延遲直到適當的時機,以使多數愉悅包含最小限度的痛苦和否定性的結果。依據現實原則,來自本我的能量可能被阻礙,轉移,或者是慢慢地釋放,這都得依現實的要求和良知而定。這樣的運作方式與快樂原則並不矛盾,而只是代表了滿足的暫時中斷。用喬治.伯納.肖的話來說,自我的發揮其功能時要“能夠選擇最大利益的路線而不是朝著阻力最小的方向去”。自我能夠把願望從幻想中分離出來,能夠忍受緊張和妥協,並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相應地發展出知覺和認知的技巧,知覺更多的事物和思考更為複雜問題的能力。例如,人們能夠從未來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且考慮從長遠來看什麼是最好的。所有這些品質和本我的不切實際,不可改變,過分的品質是截然相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陽電磁爐質量怎麼樣?如何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