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拜年都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互相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傳統方式。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長輩會領著自家的小輩出門謁見親戚、尊長、朋友等。雙方會以各種吉祥之語來表達對對方的新春祝賀,小輩們還需向長輩行叩頭禮,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均可稱之為“拜年”。
其實,春節拜年的學問有很多,春節的文化元素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集中展示。
拜年,也講究一個順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賀年卡的“前世今生”
古代文人雅士流行互送拜年帖,拜年帖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古時,倘若需要拜訪的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這一習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以圖吉利討口彩。如今,春節贈送賀年片的習俗,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如何正確使用,最常見的五種拜年方式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時的一些基本禮儀: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後自己取少量食用。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鬆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僅僅“拜年”二字,不知蘊含了多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僅僅“拜年”二字裡的講究,也無形中透露了古人博大精深的學問。
將這些拜年的學問傳承下去,別讓我們的新年,越來越沒有年味兒。
自古以來,拜年都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互相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傳統方式。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長輩會領著自家的小輩出門謁見親戚、尊長、朋友等。雙方會以各種吉祥之語來表達對對方的新春祝賀,小輩們還需向長輩行叩頭禮,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均可稱之為“拜年”。
其實,春節拜年的學問有很多,春節的文化元素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集中展示。
拜年,也講究一個順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賀年卡的“前世今生”
古代文人雅士流行互送拜年帖,拜年帖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古時,倘若需要拜訪的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這一習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以圖吉利討口彩。如今,春節贈送賀年片的習俗,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如何正確使用,最常見的五種拜年方式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時的一些基本禮儀: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後自己取少量食用。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鬆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僅僅“拜年”二字,不知蘊含了多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僅僅“拜年”二字裡的講究,也無形中透露了古人博大精深的學問。
將這些拜年的學問傳承下去,別讓我們的新年,越來越沒有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