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是數字4,V是數字5,VI是數字6。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隻手。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 Ⅰ、Ⅱ、Ⅲ 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隻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後來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 C 表示一百。C 是拉丁字“centum”的頭一個字母,centum 就是一百的意思(英文“century”就是由此而來)。用符號 M 表示一千。M 是拉丁字“mille”的頭一個字母,mille 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 C 的一半,成為符號 L,表示五十。用字母 D 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
這樣,羅馬數字就有下面七個基本符號:I(1)、V(5)、X(10)、L(50)、C(100)、D(500)、 M(1000)。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的意義不同,它沒有表示零的數字,與進位制無關。所以當時的人們表示0用 (空格)表示。
羅馬數字共有七個,即I(1),V(5),X(10),L(50),C(100),D(500),M(1000)。按照下面的規則可以表示任意正整數。
重複數次:一個羅馬數字重複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右加左減:在一個較大的羅馬數字的右邊記上一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加小數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左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減去小數字的數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儘管在一個較大的數字的左邊記上一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減小數字。但是,左減不能跨越等級。比如,99不可以用IC表示,用XCIX表示。
加線乘千:在一個羅馬數字的上方加上一條橫線或者在右下方寫M,表示將這個數字乘以1000,即是原數的1000倍。同理,如果上方有兩條橫線,即是原數的1000000倍。
單位限制:同樣單位只能出現3次,如40不能表示為XXXX,而要表示為XL。
IV是數字4,V是數字5,VI是數字6。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隻手。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 Ⅰ、Ⅱ、Ⅲ 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隻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後來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 C 表示一百。C 是拉丁字“centum”的頭一個字母,centum 就是一百的意思(英文“century”就是由此而來)。用符號 M 表示一千。M 是拉丁字“mille”的頭一個字母,mille 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 C 的一半,成為符號 L,表示五十。用字母 D 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
這樣,羅馬數字就有下面七個基本符號:I(1)、V(5)、X(10)、L(50)、C(100)、D(500)、 M(1000)。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的意義不同,它沒有表示零的數字,與進位制無關。所以當時的人們表示0用 (空格)表示。
擴充套件資料羅馬數字共有七個,即I(1),V(5),X(10),L(50),C(100),D(500),M(1000)。按照下面的規則可以表示任意正整數。
重複數次:一個羅馬數字重複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右加左減:在一個較大的羅馬數字的右邊記上一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加小數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左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減去小數字的數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儘管在一個較大的數字的左邊記上一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減小數字。但是,左減不能跨越等級。比如,99不可以用IC表示,用XCIX表示。
加線乘千:在一個羅馬數字的上方加上一條橫線或者在右下方寫M,表示將這個數字乘以1000,即是原數的1000倍。同理,如果上方有兩條橫線,即是原數的1000000倍。
單位限制:同樣單位只能出現3次,如40不能表示為XXXX,而要表示為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