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41617198968

    《觀滄海》這首詩,前六句寫的是實景,而後四句則是曹操的想象,最後兩句跟本詩原文沒有直接關係。這首詩不但通篇寫景,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

    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情景緊密相連。作者透過寫滄海,表達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並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來抒發情感,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

    “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機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

    作者以滄海自比,透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擴充套件資料:

    原詩:

    《觀滄海》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釋義: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創作背景:

    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所以就寫下此詩,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裡,藉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意得罪人了怎麼道歉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