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ietr49411

    《觀滄海》白話詩體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觀滄海兩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創作背景東漢末年,社會矛盾激化,軍閥割據,農民起義,形成了互相攻略的混亂局面。袁紹之子袁熙、袁尚勾結烏桓蹋頓不斷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烏桓(亦稱烏丸)是生活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按照《三國志》的說法,烏丸是東胡的後裔,東胡在漢初被匈奴單于冒頓滅國,餘部的一支逃到鮮卑山,以山為號,稱為鮮卑,而另一部分族人逃到烏丸山,也以山為號,這便是烏丸。為了能徹底解決三郡烏丸之患,清剿袁氏殘餘勢力,平定北方局勢,曹操決心北征三郡烏丸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古代戰爭取勝的重要策略。曹操知道河北平原一帶,由於黃河多次決口改道,有不少巨大的泊澱,“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於是,在征戰三郡烏丸之前,曹操接受董昭的建議,徵用百萬餘河北民眾開鑿了兩條南北走向的水道:泉州渠和平虜渠(虜,是對敵人的蔑稱,平虜渠即為掃平強虜所開之渠。平虜渠亦即京杭大運河滄州段的雛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平虜渠開鑿完成【該渠從河北省饒陽縣光武城(今饒陽縣固店村西)經滹沱河入泒水(即沙河,今瀦龍河),至滄州(今天津市寶坻縣境)入海。還有一說平虜渠自青縣木門店北上天津,木門店鄉古稱平虜城,平虜渠由此得名。第二年(公元207年)五月,五十三歲的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數千輛戰車北征烏桓,出奇兵攻下了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斬了烏桓首領蹋頓,攻破三郡烏桓,消滅了逃到那裡的袁紹之子袁熙、袁尚等袁氏勢力,統一了中國北部,結束了中國北方的分裂狀態。是年九月,曹操從柳城班師,此時濱海道可行,曹操途經碣石(今秦皇島附近),策馬上山,遙望渤海,回想自己功蓋寰宇,意氣風發,寫下了著名詩篇《觀滄海》,抒發了他勝利後的愉悅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霸座男霸佔整排座位,誰勸就打誰,被刑拘20天,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