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幾個。
某些欠發達地區的舊譯,如Kenya -> 怯尼亞, Moncanbique -> 摸三鼻給。尤其是對比發達地區的翻譯,如Deutsch -> 德意志, Italia ->義大利,England -> 英吉利尤為諷刺。
香榭麗舍、楓丹白露都是發達國家的,第三世界只能摸三鼻給……還好新華社也覺得不妥後來取消了這些具有明顯褒貶色彩的地名翻譯。
還有一些看似美麗風雅實則意味不明的早期音譯,比如 violin -> 梵婀玲 ,這三個字只有用字美,但彼此之間缺乏邏輯且與小提琴扯不上任何可以用來關聯的相似性。換言之就是隻有“雅”,而缺乏最基本的“信”和“達”。
*** ***
之前的答案
Firenze -> 翡冷翠,雖然看起來很美,也符合義大利語發音,但與這座城市的氣質差太遠了。
harmony -> 和諧,這翻譯不能說爛,但這個漢語詞只能表達出來"harmony"一半的意思……而且我也想不到比它更合適的翻譯,對立統一什麼的太奇怪了不是嗎!說起來這個詞的語源Harmonia是阿瑞斯和阿芙洛狄忒的女兒,這點很有意思。
以及稍微不太同意高票的feudal->封建,我覺得這個翻譯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西方的feudal現在更多還是指基於中世紀基於采邑制的那一套土地和政治制度,和中國的“封邦建國”時代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封建之所以會存在歧義問題其實是因為把中國歷史套歐洲的五段論。
補充幾個。
某些欠發達地區的舊譯,如Kenya -> 怯尼亞, Moncanbique -> 摸三鼻給。尤其是對比發達地區的翻譯,如Deutsch -> 德意志, Italia ->義大利,England -> 英吉利尤為諷刺。
香榭麗舍、楓丹白露都是發達國家的,第三世界只能摸三鼻給……還好新華社也覺得不妥後來取消了這些具有明顯褒貶色彩的地名翻譯。
還有一些看似美麗風雅實則意味不明的早期音譯,比如 violin -> 梵婀玲 ,這三個字只有用字美,但彼此之間缺乏邏輯且與小提琴扯不上任何可以用來關聯的相似性。換言之就是隻有“雅”,而缺乏最基本的“信”和“達”。
*** ***
之前的答案
Firenze -> 翡冷翠,雖然看起來很美,也符合義大利語發音,但與這座城市的氣質差太遠了。
harmony -> 和諧,這翻譯不能說爛,但這個漢語詞只能表達出來"harmony"一半的意思……而且我也想不到比它更合適的翻譯,對立統一什麼的太奇怪了不是嗎!說起來這個詞的語源Harmonia是阿瑞斯和阿芙洛狄忒的女兒,這點很有意思。
以及稍微不太同意高票的feudal->封建,我覺得這個翻譯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西方的feudal現在更多還是指基於中世紀基於采邑制的那一套土地和政治制度,和中國的“封邦建國”時代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封建之所以會存在歧義問題其實是因為把中國歷史套歐洲的五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