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93184363170

    他說的是: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 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謂從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 譯文:王獻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聰明。長大後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 有一天,他父親的幾個學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觀看的獻之竟然能夠給他人出謀,說上幾句行內話。哪知學生們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獻之看到他們這樣說自己,不禁大憤,說道:“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就甩開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 “管中窺豹”、“拂袖而去”二成語皆出於此。 管中窺豹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種是褒義的,意謂人們可以從觀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來推測該事物的全貌。從字面上理解“管中窺豹”,那就是從“竹管”中透過視線來看到豹子,由於視線受到“竹管”圓孔面積的限制,而無法看到“全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極具豹子特徵的斑點花紋,於是就此推論這就是一隻豹子。這種思路是極具智慧的。“由一斑而見全豹”,“由一粒沙子看到世界”,“由一滴水瞭解大海”,這些話常常被用來讚頌那些以小見大,透過小事情瞭解大道理的聰明人。 但是如果我們對這句話作逆向思維的話,立刻就會發現漏洞百出。“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那麼,是否可見“一斑”者皆豹呢?非也!梅花鹿身上的斑紋絕不比豹子遜色。所以,千篇一律的“管中窺豹”,弄不好還要出個“指鹿為豹”的冤案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腐植酸在農業種植上都有哪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