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唐代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常利用公餘閒暇,登遊天平山。一天,他在山腰忽聞有如鳥鳴琴奏的流水聲,上前撥開草叢、荊棘、繁枝,見一股清冽甘泉從石罅中潺潺地流出、順著陡峭巖壁流向山下。於是立即與山民商定,在山腰用石築壩,擋住泉流。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鏡,塊塊青中帶白的石頭,似朵朵白雲,與藍天白雲倒影池中,相映生輝。白居易觸景生情,頃刻題寫了“白雲泉”三字,並詠詩《白雲泉》一首:“天平山上白雲泉,雲本無心水自閒。何必奔衝山下雲,更添波浪向人間。”詩人運用
象徵手法寫景寓志,以雲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閒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徵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詩人更以“雲自無心水自閒”自比,追求一種渴望擺脫俗務、出世歸隱的心境。由此白雲泉名聲鵲起,被後人譽為“吳中第一水”。
不知你是否知曉,在泉城濟南也有一處名泉,它的大名也同樣稱作“白雲泉”,這就是趵突泉公園中的“園中園”——萬竹園裡的白雲泉。雖然它沒有天平山白雲泉那樣的名氣,但它同樣會把你帶入那種心曠神怡、悠閒自得的清靜世界。
濟南當代著名女詩人王澤惠在《白雲泉》詩中寫道:庭院深深足跡微,青松翠柏綠盈暉。臨池最愛清純水,偶見白雲泉上飛。
當你步入萬竹園西花園內,迎面映入你眼簾的是相連的泉溪,潺潺的流水,還有那假山堆岸,花木扶疏。而在一片綠蔭灌木叢中,白雲泉就靜靜地臥藏在花園西南角的石砌泉池中。
而當你置身於白雲泉池畔,凝神靜觀,只見有股細流由巖隙流出,泉水碧清透底。在池的南端有一呈多層疊狀的瀉口。當泉水池滿流溢而出,沿小渠蜿蜒東流,至萬竹園大門口與東高泉匯為一體,然後繼續東流,與趵突泉、登州泉泉水彙集於楓溪,自此向北,最終流入西護城河。
此時,也許你會憶想起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白雲泉是白家泉”這一詩句。看一看泉池周邊的景物,你彷彿是置身於白氏家族的庭院了。不僅矗立於泉池之畔體態高大渾厚、竅孔通透的巨石名曰“白雲”,就是位於白雲石左側的那座四面雕窗、青磚黑瓦的古代閣式建築,也被冠名為“白雲軒”。
“白雲在天不作雨,欲試新茗惟此泉。”在節假日裡,邀二三友朋來白雲泉邊,賞泉溪、亭橋、翠竹、叢林渾然相融,親自提桶汲取白雲泉中醇厚甘冽的淨水,於白雲軒小憩品茗,吟詠賦詩,閒適愜意,自得其樂,豈不是世間一大快事。□任寶禎 李宗益
相傳唐代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常利用公餘閒暇,登遊天平山。一天,他在山腰忽聞有如鳥鳴琴奏的流水聲,上前撥開草叢、荊棘、繁枝,見一股清冽甘泉從石罅中潺潺地流出、順著陡峭巖壁流向山下。於是立即與山民商定,在山腰用石築壩,擋住泉流。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鏡,塊塊青中帶白的石頭,似朵朵白雲,與藍天白雲倒影池中,相映生輝。白居易觸景生情,頃刻題寫了“白雲泉”三字,並詠詩《白雲泉》一首:“天平山上白雲泉,雲本無心水自閒。何必奔衝山下雲,更添波浪向人間。”詩人運用
象徵手法寫景寓志,以雲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閒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徵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詩人更以“雲自無心水自閒”自比,追求一種渴望擺脫俗務、出世歸隱的心境。由此白雲泉名聲鵲起,被後人譽為“吳中第一水”。
不知你是否知曉,在泉城濟南也有一處名泉,它的大名也同樣稱作“白雲泉”,這就是趵突泉公園中的“園中園”——萬竹園裡的白雲泉。雖然它沒有天平山白雲泉那樣的名氣,但它同樣會把你帶入那種心曠神怡、悠閒自得的清靜世界。
濟南當代著名女詩人王澤惠在《白雲泉》詩中寫道:庭院深深足跡微,青松翠柏綠盈暉。臨池最愛清純水,偶見白雲泉上飛。
當你步入萬竹園西花園內,迎面映入你眼簾的是相連的泉溪,潺潺的流水,還有那假山堆岸,花木扶疏。而在一片綠蔭灌木叢中,白雲泉就靜靜地臥藏在花園西南角的石砌泉池中。
而當你置身於白雲泉池畔,凝神靜觀,只見有股細流由巖隙流出,泉水碧清透底。在池的南端有一呈多層疊狀的瀉口。當泉水池滿流溢而出,沿小渠蜿蜒東流,至萬竹園大門口與東高泉匯為一體,然後繼續東流,與趵突泉、登州泉泉水彙集於楓溪,自此向北,最終流入西護城河。
此時,也許你會憶想起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白雲泉是白家泉”這一詩句。看一看泉池周邊的景物,你彷彿是置身於白氏家族的庭院了。不僅矗立於泉池之畔體態高大渾厚、竅孔通透的巨石名曰“白雲”,就是位於白雲石左側的那座四面雕窗、青磚黑瓦的古代閣式建築,也被冠名為“白雲軒”。
“白雲在天不作雨,欲試新茗惟此泉。”在節假日裡,邀二三友朋來白雲泉邊,賞泉溪、亭橋、翠竹、叢林渾然相融,親自提桶汲取白雲泉中醇厚甘冽的淨水,於白雲軒小憩品茗,吟詠賦詩,閒適愜意,自得其樂,豈不是世間一大快事。□任寶禎 李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