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98829847675

    介紹幾個新疆的樂器吧 雖然在疆內知道的人算多 但是出了新疆還是很多人一點都沒聽說過 應該也算是冷門1.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爾扎克。起源於古代的波斯。因流行於新疆的麥蓋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車和庫車等地,所以又名多朗艾捷克,是新疆的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樂器,現盛行於新疆的南疆一帶,主要用於演奏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木卡姆的曲調,是新疆特色民族器樂之一。2.彈布林彈布林是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絃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古樸,音色優美,富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常用於獨奏。為阿拉伯樂器tanbūr的一種。漢文史籍中,有“丹不爾”、“彈撥爾”和“丹布林”等譯名。琴身木製,音箱較小,成瓢形。琴身修長,以絲絃纏成16至20餘品位。有鋼絲絃五根,內二絃與外二絃調成同音,與中弦成五度關係。音域寬廣,音色清脆,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3.都塔爾“都塔爾”的琴聲清脆、悠揚,是新疆的維吾爾族鍾情的民間彈絃樂器。它的名字來源於波斯語“dutar”,“獨”意為“二”,“它爾”是“琴絃”之意,即兩條弦的樂器。漢語譯音也寫為“都他爾、都塔爾、獨塔爾”等。新疆的民族樂器都具有兩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樂器彈奏音樂,還可做為一件精美華麗的工藝品來展示,樂器經過主人的手工製作和裝飾,顯得簡單古樸,高貴典雅。4卡龍維吾爾族彈撥絃鳴樂器。清代史籍中曾稱七十二絃琵琶、喀爾奈。歷史悠久,造型獨特,音色清脆。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古典音樂套曲“木卡姆”離不開的彈絃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麥蓋提、喀什、和田、莎車一帶和東疆哈密等地。於元代從中亞傳入中國的彈絃樂器。5.熱瓦普熱瓦普,又稱熱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絃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傳創制於十四世紀。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樂師史》中記載,熱瓦普起源於南疆喀什。 民間流傳的喀什熱瓦普,全長130釐米。薩它爾薩它爾,維吾爾族弓拉弦鳴樂器。漢文史籍稱塞他爾,歷史悠久,外形與彈布林相似,音色明亮,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演唱“十二木卡姆”伴奏。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傳十四至十五世紀已流傳在南疆喀什一帶,後傳至北疆和東疆,清代列入宮廷回部樂,稱塞他爾。《律呂正義後編》:“司二絃一人,回名塞他爾”。5.胡西塔爾胡西它爾,原名“艾西它爾”,是維吾爾族的弓拉弦鳴樂器。“胡西”維吾爾語是“歡樂”或“非常悅耳好聽”的意思,“它爾”的譯文是琴絃,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悅耳的絃樂器”。久已失傳,音色脆亮,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波斯語為八條琴絃之意的“艾西它爾”是新疆皈依佛教時期的回鶻樂器。其外形與古代印度、尼泊爾一帶流行的“薩朗濟”非常相像。有些學者認為它們和小提琴同出一源。長久以來,“艾西它爾”被歷史煙雲所湮沒,是新疆早已失傳的維吾爾族古老的樂器。直到20世紀70年代,維吾爾族著名的器樂演奏家、民間樂器製作改革家吐爾遜江才將其復甦,並使它成為一種效能優良的維吾爾族系列拉絃樂器。6.達甫達甫亦稱手鼓,也譯為“達卜”, 是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最喜愛的打擊樂器之一,並被譽為維吾爾樂隊中的“靈魂”,鼓框木製,圓而扁平,周圍裝有許多小鐵環,表面蒙以羊皮、牛皮或蟒皮,其中以蟒皮音色最好。它的發音清脆響亮,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技巧靈活,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緒的作用。有了它一切都有了激情。手鼓的發音清脆響亮,在樂隊中起著統一節奏和速度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總指揮。同時它的聲音力度的變化幅度較大,技巧靈活,攜帶方便,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緒的作用,因此,維吾爾族尤為喜愛。7.納格納鼓納格納鼓即“鐵鼓”,在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鐵鑄成,故稱“鐵鼓”,又有“冬巴”之稱。據說古代人們把它系在馬鞍上當作戰鼓。大約在9世紀以後,

    納格納鼓

    它才成為維吾爾族的打擊樂器。納格拉鼓形狀看起來像一個花盆,鼓面蒙有駱駝皮或牛皮,六個納格拉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組,每組兩個,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擊。每逢喜慶的節日,彈奏者便會登上屋頂,敲起歡快的納格拉,吹起瑣吶,伴著鼓聲人們翩翩起舞,跳起狂熱的薩瑪舞。這鼓聲不僅為節日增強熱烈的氣氛,且極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歲兒子一個多星期沒有大便了給他打了開塞露還是不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