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階段分別是質量檢驗、統計質量控制、質量管理、質量保障、質量哲學時代。
20世紀初到30年代以質量檢驗把關為主,是從半成品或者產品中間挑出廢品和次品,是一種事後把關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檢查人員的經驗和責任心。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這個階段是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利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從而採取處理措施,把質量檢驗發展到由事後把關變成事前控制。
20世紀60年代進入了全面質量管理的階段。最主要特點是:抓質量不僅僅是抓生產製造的質量,更是從源頭抓起。
20世紀60年代這同時還是質量保證階段。以軍工企業為代表,它把企業一切應該做的事情訂立成質量手冊,透過程式檔案以及一系列的質量表格檔案來控制。
21世紀以後零缺陷的質量管理,進入質量哲學時代。主張抓質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人的素質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質量獲得進步。
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並透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來使其實現的全部活動,主流商管教育均對質量管理及其實施方法有所介紹。朱蘭對質量管理的基本定義:質量就是適用性的管理,市場化的管理。
費根堡姆的定義: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
五個階段分別是質量檢驗、統計質量控制、質量管理、質量保障、質量哲學時代。
20世紀初到30年代以質量檢驗把關為主,是從半成品或者產品中間挑出廢品和次品,是一種事後把關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檢查人員的經驗和責任心。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這個階段是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利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從而採取處理措施,把質量檢驗發展到由事後把關變成事前控制。
20世紀60年代進入了全面質量管理的階段。最主要特點是:抓質量不僅僅是抓生產製造的質量,更是從源頭抓起。
20世紀60年代這同時還是質量保證階段。以軍工企業為代表,它把企業一切應該做的事情訂立成質量手冊,透過程式檔案以及一系列的質量表格檔案來控制。
21世紀以後零缺陷的質量管理,進入質量哲學時代。主張抓質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人的素質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質量獲得進步。
擴充套件資料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並透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來使其實現的全部活動,主流商管教育均對質量管理及其實施方法有所介紹。朱蘭對質量管理的基本定義:質量就是適用性的管理,市場化的管理。
費根堡姆的定義: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