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eghk4829

    評書,也叫評詞,流行於華北、東北、西北一帶。在江南則稱為評話。它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說書。它是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口頭文學。戰國時,諸子百家遊說諸侯,經常旁徵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後來形成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象"怒髮衝冠"、"刻舟求劍"、"濫竽充數"等,實際上這就是早期的評書。在北京流行的評書,相傳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1587~1668)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後改說評書,並於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儀司立案授徒,流傳到現在的。 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評書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於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後,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評書已有十代演員。其中最負盛名的有:"評書大王"雙厚坪(第六代),"淨街王"王傑魁(第八代),評書藝術家連闊如(第九代),評書演員劉蘭芳(第十代)。他們都擅說冠笏袍服、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解放以來,在編演新書方面有成就的演員有袁闊成、田連元、李慶良、田佔義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買國五車怎麼樣,有什麼推薦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