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上弦月A

    區別宰相和丞相最經典的總結☞"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丞相一定是宰相。"

    這句精闢總結才是最大誤導,讓很多人完全把宰相和丞相搞糊塗了。大眾概念裡的宰相是管仲、謝安、王敦這些人。你告訴大家,丞相比他們大?比他們大的不只有君主嗎?總不能否定管仲、王謝宰相身份吧?

    宰相的兩種概念

    ①宰相的正式概念

    宰☞ 主宰之意;相☞ 輔助之意。首先把宰和相合二為一的人是韓非子。

    每個朝代都有一個掌握國家要務決策的機構,後形成制度,目的是主宰國家要事,輔助君主。因此,這個制度或說機構就叫宰相

    很明顯,宰相是一國最高層的一種管理模式,具體表現為一個團隊,往往參與議事的為多人,他們決策著國家核心要務。因此,參與人員都屬於宰相之列,被尊稱宰相。

    毫無疑問,丞相作為百官之長,自然在這個決策圈裡,屬於宰相成員之一。所以說,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②宰相的通俗概念

    宰相圈裡成員可多可少,必然會有一個最高領導者統領團隊,此人當是一人之下,雄居萬人之上。我們老百姓通常說的宰相主要是指這個最高領導,比如管仲。

    儘管宰相是一種制度,不是指具體某個人。但管理工作具體而現實,這個宰相體系的最高長官就成了宰相體系代表,人們就稱呼其為☞ 宰相。這是借代用法,以點代面。

    很明顯,宰相體系裡這大人物可能是丞相。

    比如宰相謝安,東晉宰相制中肯定不止他一人,但是你知道其他人嗎?謝安就成了這個機構的具體代表。這就成了後人概念的宰相。

    宰相強調權力,丞相強調官位。

    "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琅琊王氏,號稱"與馬共天下"。王導可謂史上最有名的"王丞相"。但是,威力更強大的堂兄王敦,定位則是東晉大宰相。難道王導比王敦厲害?

    宰相的變遷

    作為輔佐君主的管理制度,宰相概念在周朝就出現了。春秋時稱公卿,戰國後則是宰相。另外夏商的"巫史"也相當於宰相。

    戰國時,秦國丞相和相國並存。相國就相當於宰相,地位高於丞相,後者只是前者的輔助者。"宰相制"中領導是相國,而非丞相。

    秦朝宰相改稱丞相,如"千古一相"李斯,始皇之下第一人。後,漢代丞相也曾是宰相輔助人員。之後一段時期丞相也曾相當於宰相。宋朝時,宰相曾成為正式官名。

    明朝不久就廢除了宰相和丞相制度,但名亡實存。大學士就相當於宰相體系,明朝稱輔臣。輔臣中最高領導為首輔,這個人就相當於宰相,比如大明第一內閣首輔解縉。還有清朝的軍機大臣,都類似宰相之位。當然,權力和前期宰相比不了,這是趨勢。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

    丞相,為具體官名,百官之長,是有官銜的一品大員。說起某丞相就是某個人。

    宰相,是一種制度而非官職,沒有官銜,宰相是通俗稱謂。宰相曾有過很多稱呼,如相邦呂不韋,相國蕭何,丞相張蒼,大司徒袁安……都對位宰相,丞相有時就是宰相。

    通俗來說,宰相是一國核心要務的決策體系,成員也包含丞相個人。我們習慣上也把這體系中最高領導稱為宰相,比如唐朝宰相牛僧孺。宰相只是尊稱並非正式官職,而這個人真正官職可能是丞相。

    同時期丞相可有一人,也可能幾人,有時分左右丞相,還出現過中丞相(史記說趙高為中丞相),另外也有副相設定。

    ①宰相☞一種關乎國務的管理體系

    ②宰相☞宰相體系下的所有成員

    古代官職裡,宰相變化最多、最複雜,主因是君主依靠宰相輔助要事,又擔心其權位過重。在分化宰相權力時,衍生出很多官名。

    宰相和丞相,有時只有其一,有時二者兼有,有時又類似職位。這都沒搞明白,原來宰相其實不是人……不亂才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桃採後如何進行土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