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雅俊逸
-
2 # 漫兮若兮
我是皖北的,我們那裡叫五端午。
端午節在我們老家是個很不被重視的節日,因為端午節正是農忙割麥子的時候。農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而且五月忙和秋忙不一樣,秋忙的時候很少下雨,即使下雨了問題也不大。五月忙不一樣,天氣正是入夏的時候,氣候多變,說下雨就下雨。所以五月忙又叫搶收。因為小麥不像大豆,還有豆莢的保護,小麥成熟了,麥殼沒有任何保護作用,一旦連下幾天雨,小麥就發芽了,發芽的小麥,出粉率大打折扣,而且磨出的麵粉很難吃。堆在一起的小麥還會發黴,發黴的小麥做飼料,動物都不吃。所以以前農家人哪有閒心去過節啊!
端午節那天,在我老家家裡人還會多添幾道菜的,一般要有肉。門頭要插艾草。小孩子手腳上會帶花線圈,具體含義不記得了。嬰兒有時候會穿一件繡有五毒的紅兜兜。北方不產米,一般吃不到粽子。現在隨著農業機械化,農民生活也好了,也會到超市買點成品的粽子。
有一點,端午節和屈原有關,那是上初中以後才知道的。小氣候,我們哪裡人估計絕大多數不知道屈原老人家是誰!
-
3 # CHTSHI
謝謝邀請:我們平輿這邊說端午節叫“五月當五”,這一天是當地的重要節日,一年三大節中的第一個節日,從前村裡的人在端午節這天會炸油條,糖糕,好點的家庭會買些肉包頓餃子吃,用以慶祝豐收。過完端午節的第二天,出嫁的女兒或未結婚的準女婚會去拜望父母,古語說的好,割完麥,打完場,誰家的姑娘瞧誰家娘️
-
4 # cyhsagy
“端午節”用你們的方言怎麼說?
答:“端午節”用我們閩南的方言大抵也是說“端午節” 或是說 “jia五月粽”
-
5 # 客家梅姐vlog
我是廣東梅州的,我們家鄉端午節叫“五月節”。五月節也吃粽子,在本地要吃一種文字不會說的大約叫“笑包”但還有兩個必不可少的菜是“釀豆腐”和“釀苦瓜”。五月節在我們這還有點迷信的鬼節的意思,我知道很多地方七月七才是鬼節,我們本地老一輩的五月節要門口掛點艾草或什麼騰的,意在辟邪,我也不知道我們這的節日為什麼按月份叫,比如元宵叫月半,端午節叫五月節,中元節叫七月半,中秋叫八月半。嗨,客家人的風俗可能跟外地的有所不同。別的我也解釋不來,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回覆列表
我們這裡端午節叫五月端。
五月端照例是要吃粽子的,過去一般就是糯米粽子。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各式各樣各種口味的粽子都有,我們這裡常見的有赤豆粽、蜜棗粽、葡萄乾粽、青蠶豆仁粽、花生米粽子、鹹鴨蛋粽、瘦肉粽、多種食材的混合粽子等等,各家根據自家口味、喜好包自己喜食的粽子,沒時間包的或怕忙的,超市、菜市場、小吃灘也有各種口味的粽子可供購買。
端午節還要吃煮雞蛋或鴨蛋、蓮藕,尤其是有小孩的人家,據說端午節吃了蛋和藕小孩子夏天不生病能長的壯實。
蓮藕要取整節的,洗淨後在一端用菜刀切下頂頭一片,露出藕孔,將浸泡過的糯米從藕孔眼灌入、裝滿,再把先前切下的那片藕(頭)用竹籤或牙籤進行固定封好口,待煮熟後切成段(片)放入餐盤撒上蔗糖即可食用,香甜可口,好吃極了。當然也有不灌糯米的蓮藕,煮熟了切成片放上白糖也很好吃,帶著淡淡的藕香。
另外端午節這天好多人家會按傳統習慣在門前掛上蒲草、艾草,說是能祛病驅邪保平安,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流傳比較廣、被大多人所認可的說法當然就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了。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他國所侵佔,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始終不見。有漁夫拿出為屈原大人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眾人見後紛紛仿效。據傳說當時還有一位老醫者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等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等把飯包上,外纏彩絲,這樣就逐漸演變成棕子了。
再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的習俗延傳至今,人們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應該就是流傳最廣的端午節的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