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爸看市

    一雙鞋子能炒起來也是相當無語,還有證券化的趨勢。當然,對於這種炒鞋呈現證券化趨勢央行做了明確風險提示。一些平臺的助推,使得炒鞋風氣不減。央行點名的平臺就有很多,比如毒APP、鬥牛、nice、有貨等。這些平臺的上線運營加上黃牛黨的推波助瀾,這樣的炒鞋風氣就被順利的帶起來了。

    前段時間有個同事盯著電腦好半天,走進一看是在搶AJ的鞋子,運氣不錯他搶到了只是搶來不是自己穿的,而是轉手賣出去,中間可以賺到幾百塊的差價。一件商品能被炒上去說明有一定的稀缺性,但對球鞋而言,顯然是有幕後推手刻意而為之。根據《2019全球及中國球鞋二級市場現狀剖析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已達60億美元,其中,中國二手球鞋轉售市場規模超10億美元。看到這個資料,倒賣炒鞋的生意確實不錯。

    鞋作為工業化製成品,它只是批次流水線產品,或許飢餓營銷能從心理稀缺方面刺激購買力,但歸根結底它無法形成價值的稀缺性。就品牌溢價而言,一雙鞋再怎麼炒也不至於幾萬,有些高的要幾十萬。這樣的價格令我唏噓,若真的有人為了信仰買單,我只能送他一句“土豪請隨意”。

    關注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資者教育,移步專欄,學習更多幹貨。

  • 2 # 爵士押沙龍

    個人親身經歷告訴你,炒鞋都是收智商稅!

    個人親身經歷,大學時候,寢室的室友們喜歡花錢買AJ、Nike等大牌球鞋。因為自己不打籃球,平常穿衣風格不走運動風和美式風,所以他們聊鞋的時候,我從來不去湊熱鬧。

    有一次,幾個室友相約去見一個人,他們講那個人就是一個“賣鞋”的。其實,說賣鞋並不準確,那個人自己就是一個炒鞋者,他收藏了很多大牌球鞋。然後在各種論壇和BBS上灌水,很多學校裡的大學生都會在底下評論。室友幾個也加了這人的好友,幾個人經常一起聊鞋。

    那天,室友們在見過那人回來之後,其中一個室友花了1萬多買了一款NIke。據說已經限量了,我具體也不清楚。反正就看他在那裡顯擺。他之後還跟其他人講,“王哥(賣鞋的),存款一個億,今天開著路虎,我們去一個會所,他還開了一瓶好幾千的酒請我,會所的小姐都叫他王少。”

    他振振有詞地講那人是個富二代,家裡有礦。自己平時就是喜歡收藏各種球鞋,然後拿出來跟同樣喜歡鞋的人交朋友。

    幾個月後,我那個室友開始問其他的同學需不需要訂購最新款還沒有上市的AJ、Nike等球鞋,他神秘地跟大家講,自己有海外渠道可以提前訂貨。不買的話,鞋一出來就被搶完了。

    當時班上有不少同學信以為真,真的交了錢去訂鞋,有人交了1、2萬,有人交了幾千。反正聽說最後有差不多二十萬吧。

    但很多人交了錢之後過去了一個多月還沒有拿到鞋,室友不停地跟他們解釋,王哥絕對沒問題,他去上海參加鞋粉大會去了,完事之後就直接從上海把鞋拿回來。

    結果,鞋沒有等到。公安卻在幾天後找到了他,原來所謂的王哥其實是個騙子,他根本沒有海外訂鞋渠道,自己也沒多少錢,身份全是靠包裝。他賣給室友的那雙鞋也是“莆田”高仿。結果,室友就上了他這個惡當。

    公安來了後瞭解了情況,把室友的事告訴了學校和家裡。室友家只能湊了2萬多把欠同學們的錢全部還上。

    我講大學室友的經歷只是想說,炒鞋這件事徹頭徹尾就是一場騙局!

    目前,市場上炒鞋主要有兩種方式:

    2.炒期貨,在賣家表示有貨源的情況下,買家提前支付全款購鞋,一定期限之後交貨。在此期間,若鞋價上漲,那麼買家就可以獲利。

    炒鞋群體參考市場行情,通常透過各類球鞋轉賣平臺上的資料,他們可以直觀地看到球鞋的漲幅和銷量,由此作為積蓄囤貨或者拋售的決策參考。目前,國內已經存在NICE、毒、有貨、鬥牛等多家網際網路球鞋轉賣平臺。以“毒”平臺為例,每雙球鞋的銷售介面上,會出現“最近購買”,能看到這款球鞋的銷量和價格。

    此前央視曾經報道過,目前Nice平臺推出了閃購交易。平臺將鞋寄存在平臺倉庫內,使用者在平臺上可以只交易所有權而非實物,這讓炒鞋者可以在平臺上即時買賣球鞋。買家在平臺上購買球鞋後可以寄存,實現再次出售,完成鞋不過手的交易,透過寄存+速達的閃購方式,實現多次頻繁交易,變成了證券交易的金融化操作。

    所以,炒鞋本身是無價值行為!奉勸各位不要因為財富加入進來,你會賠得血本無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男朋友了還喜歡發傷感朋友圈的姑娘到底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