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1)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2)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崗位技術要求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
(3)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基礎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較大比例。
(4)以學生“雙證書”為培養目標,以“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為關鍵。
(5)產學結合、校企結合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必由之路。
高職教育只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簡單延續,是次等高等教育,不是正規的教育,因此對高職教育存在這樣那樣的偏見。當然,同中等職業教育一樣,高職教育也以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把培養學生掌握從事職業崗位(群)所需的技術、技能作為主要的培養內容,但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術型、應用型的高階專門人才;近年來,高職教育不僅為廣大中職畢業生構建了進入高等學校接受高等教育"立交橋",更是在發展中已逐步形成了"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為與普通高等教育並行的高等教育。當然,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模式、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等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主要表現在:
(一) 對學生應掌握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有明確的要求。
高職教育面向生產、經營、服務、管理第一線崗位培養人才,不同崗位(群)有不同的實踐能力和應用技能的要求。高職教育各專業均針對不同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對學生應掌握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引入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把它作為衡量職業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並逐步與世界接軌,採用全球性的職業資格證書,擴大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簡言之,高職教育要求畢業生不僅要獲得大專畢業證書,還要同時獲得多本職業資格證書。如:
(二) 圍繞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的培養,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例,實行"現場教學"。
高職教育在課程設定上,除按要求開設公共課程外,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則堅持以"夠用"、"必需"為原則,保證專業技術、技能課程佔總課程的30-40%,構建了"強能力"、"重應用"的課程體系。在專業技術、技能課教學中,將課堂搬到模擬實驗室、車間等崗位工作環境中,實行"現場教學",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崗位工作環境中錘鍊,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得到較大的提升。
(三) 以"社會化"、"市場化"的評價體系為標準。
高職教育面向社會辦學、面向市場辦學,評價高職教育效果的優劣,只能由社會、由市場來判斷。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畢業生從事崗位工作的社會認可度等。畢業生就業率高,則說明專業設定符合社會需求、畢業生素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畢業生從事崗位工作的社會認可度高,說明畢業生所具有的崗位技能、實踐能力得到社會的承認。廣大高職院校則自覺將這兩個指標作為衡量辦學成果的標準,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斷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保證畢業生較高的就業率。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1)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2)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崗位技術要求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
(3)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基礎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較大比例。
(4)以學生“雙證書”為培養目標,以“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為關鍵。
(5)產學結合、校企結合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必由之路。
高職教育只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簡單延續,是次等高等教育,不是正規的教育,因此對高職教育存在這樣那樣的偏見。當然,同中等職業教育一樣,高職教育也以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把培養學生掌握從事職業崗位(群)所需的技術、技能作為主要的培養內容,但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術型、應用型的高階專門人才;近年來,高職教育不僅為廣大中職畢業生構建了進入高等學校接受高等教育"立交橋",更是在發展中已逐步形成了"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為與普通高等教育並行的高等教育。當然,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模式、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等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主要表現在:
(一) 對學生應掌握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有明確的要求。
高職教育面向生產、經營、服務、管理第一線崗位培養人才,不同崗位(群)有不同的實踐能力和應用技能的要求。高職教育各專業均針對不同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對學生應掌握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引入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把它作為衡量職業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並逐步與世界接軌,採用全球性的職業資格證書,擴大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簡言之,高職教育要求畢業生不僅要獲得大專畢業證書,還要同時獲得多本職業資格證書。如:
(二) 圍繞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的培養,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例,實行"現場教學"。
高職教育在課程設定上,除按要求開設公共課程外,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則堅持以"夠用"、"必需"為原則,保證專業技術、技能課程佔總課程的30-40%,構建了"強能力"、"重應用"的課程體系。在專業技術、技能課教學中,將課堂搬到模擬實驗室、車間等崗位工作環境中,實行"現場教學",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崗位工作環境中錘鍊,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能得到較大的提升。
(三) 以"社會化"、"市場化"的評價體系為標準。
高職教育面向社會辦學、面向市場辦學,評價高職教育效果的優劣,只能由社會、由市場來判斷。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畢業生從事崗位工作的社會認可度等。畢業生就業率高,則說明專業設定符合社會需求、畢業生素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畢業生從事崗位工作的社會認可度高,說明畢業生所具有的崗位技能、實踐能力得到社會的承認。廣大高職院校則自覺將這兩個指標作為衡量辦學成果的標準,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斷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保證畢業生較高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