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生知識薈

    公元前1064年,宏圖大略的周武王滿懷著對江山社稷的無限眷戀和事業未竟的深深遺憾在滅商兩年之後英年早逝。

    太子姬誦繼承了王位,史稱周成王。

    據說,成王即位時年僅十三歲,而另一種說法則是年幼的成王需要在周公的揹負下接受諸候和大臣的朝見。九百多年後的漢武帝后元元年,這一場景被繪成圖畫,連同託孤的重任與榮耀一同交付給了深得信任的大臣霍光。

    因為成王年幼,由周公代攝國政。也曾有過恐懼流言日的周公先後平定了三監之亂和唐候之亂。此時的成王,需要做的僅僅是學會如何成為一個未來的天子,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一起遊戲時,將一片梧桐葉剪成玉圭的形狀交給了弟弟:“我就用這個來分封你吧。”幾天後,周公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封叔虞為諸候,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周公道:“天子無戲言,天子說出的話,史官要如實記載它,樂工要唱誦它,士大夫要傳揚它。”於是,周成王把唐封給了叔虞。叔虞日後也就被稱為唐叔虞。

    “剪桐封弟”的故事在《呂氏春秋·重言》、《說苑·君道》和《史記·晉世家》中都有記載。

    剪桐封弟的佳話流傳千古,在廣為稱頌的同時,也有人提出了疑問,其代表作便是山西人柳宗元的《剪桐封弟辨》。也有人認為,“剪桐封弟”應為“翦唐封弟”,即翦滅唐地分封給叔虞,其依據是古時陝西一帶“桐”、“唐”同音,但這一推斷缺乏有力的佐證。現在,一說剪桐封弟,幾乎所有的作者都要提及柳宗元的這篇被稱為議論文典範的文章。那麼,《剪桐封弟辨》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呢?公元805年,剛剛即位的唐順宗任用曾侍讀東宮的翰林學士王叔文改革德宗以來的弊政,柳宗元與劉禹錫都是此次改革的積極參與者。柳宗元的這篇文章正是為他們的政治革新主張提供理論根據,製造輿論影響,“凡王者之德,在行者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很有些要打破兩個凡是,以實踐是真理的唯一標準來革除德宗留下來的弊政的意思。因此,《剪桐封弟辨》是在當時政治形勢的需要下產生的,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明顯的針對性、傾向性。柳宗元畢竟是文學大家,他抓住了有利於他的論據,迴避了不利於他的史實,將這篇文章寫得言簡意賅、明快銳利,頗有說服力,以至於這篇文章被收錄進了《古文觀止》。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當時周朝初定,和後來的許多新生王朝一樣,都急需將本族子弟和姻親分封到各地,以這些同姓諸候國築成一道藩籬西周王室的堅固屏障。叔虞做為成王為數不多的親弟弟,分封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周公的勸封也只是一個時機的問題。當然,一件封藩建衛的政治大事就在兒童的遊戲中完成,這的確顯得草率而又容易讓人質疑,但是,縱觀歷史,無論過去的封建社會,還是後來的專制時代,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也是專制與獨裁的特性使然。周成王當時只是一個少年天子,需要正確的引導去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在專制社會里,一個出爾反爾、朝令夕改、不講信用的統治者對國家、對人民都將是一個災難,因此,君無戲言成為封建帝王必須恪守的古訓。假如周幽王少年時代也有一個周公去教導他君無戲言,那麼,還會有日後的烽火戲諸候嗎?因此,我認為,剪桐封弟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周公的做法不僅無可指責,而且令人稱道。《說苑》評價說,周公旦可以稱得上一個善於進言的臣子,他的勸導使成王特別注重自己的言談。

  • 2 # 灬夜先生灬

    公元前1064年,宏圖大略的周武王滿懷著對江山社稷的無限眷戀和事業未竟的深深遺憾在滅商兩年之後英年早逝。

    太子姬誦繼承了王位,史稱周成王。

    據說,成王即位時年僅十三歲,而另一種說法則是年幼的成王需要在周公的揹負下接受諸候和大臣的朝見。九百多年後的漢武帝后元元年,這一場景被繪成圖畫,連同託孤的重任與榮耀一同交付給了深得信任的大臣霍光。

    因為成王年幼,由周公代攝國政。也曾有過恐懼流言日的周公先後平定了三監之亂和唐候之亂。此時的成王,需要做的僅僅是學會如何成為一個未來的天子,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一起遊戲時,將一片梧桐葉剪成玉圭的形狀交給了弟弟:“我就用這個來分封你吧。”幾天後,周公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封叔虞為諸候,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周公道:“天子無戲言,天子說出的話,史官要如實記載它,樂工要唱誦它,士大夫要傳揚它。”於是,周成王把唐封給了叔虞。叔虞日後也就被稱為唐叔虞。

    “剪桐封弟”的故事在《呂氏春秋·重言》、《說苑·君道》和《史記·晉世家》中都有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8年的端午節在幾月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