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5月5日端午——端陽節,即正陽節,起源於祭祀太陽和火神。上古的這一天是太陽的生日,火神祝融的祭祀日,也是夏季到來的開始。
龍舟競渡,是以水魘火,有祈求甘雨,水火相濟之義。
屈原在這一天赴水,是追尋先祖,而楚國先祖祝融,屈原高祖高陽即太陽神。所以端午之祭祀,遠早於屈原。
《晉書》: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裡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土正為地官。《史記.楚世家》說:重黎居火正命曰祝融,吳回覆居火正為祝融。楚國高祖祝融之弟名吳回,因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嚳命名為祝融。吳回即吳雷,即巫雷,是雷電之神、天火之神。
[案:《禮記》說祝融是炎帝的火師,“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史記·楚世家》記:“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荊門包山二號楚墓出土的卜筮祭禱竹簡中記有“舉禱楚先老童、祝融、鬻熊”。]
屈原《離騷》結尾:“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末句“從彭咸之所居”,就是去追隨彭祖與巫咸的仙居。
彭即老彭,鹹即巫咸,都是楚民族的先祖,成神仙者也。
農曆5月5日端午——端陽節,即正陽節,起源於祭祀太陽和火神。上古的這一天是太陽的生日,火神祝融的祭祀日,也是夏季到來的開始。
龍舟競渡,是以水魘火,有祈求甘雨,水火相濟之義。
屈原在這一天赴水,是追尋先祖,而楚國先祖祝融,屈原高祖高陽即太陽神。所以端午之祭祀,遠早於屈原。
《晉書》: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裡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土正為地官。《史記.楚世家》說:重黎居火正命曰祝融,吳回覆居火正為祝融。楚國高祖祝融之弟名吳回,因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嚳命名為祝融。吳回即吳雷,即巫雷,是雷電之神、天火之神。
[案:《禮記》說祝融是炎帝的火師,“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史記·楚世家》記:“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荊門包山二號楚墓出土的卜筮祭禱竹簡中記有“舉禱楚先老童、祝融、鬻熊”。]
屈原《離騷》結尾:“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末句“從彭咸之所居”,就是去追隨彭祖與巫咸的仙居。
彭即老彭,鹹即巫咸,都是楚民族的先祖,成神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