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Klippe和Trenaunay兩名醫師首先報道此徵,描述它有3個主要臨床表現:①血管瘤;②軟組織和骨質增生,病肢增粗和過長;③淺靜脈曲張。1918年Parkes-Weber又報道另一種肢體先天性疾病,除了上述3個主要症狀外,還有動靜脈瘻存在,被稱為Parkes-Weber綜合徵(簡稱PWS),限於當時診斷水平,由於KTS的臨床表現與PWS以及其他一些血管瘤病變有較多相似之處,造成對KTS認識混淆。
20世紀60年代以後,各家對KTS的認識趨於一致,認為KTS和PWS是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病變。1983年Gloviczki等透過同位素檢查,發現有些KTS的病例,也伴有動靜脈瘻,但是這些動靜脈瘻不屬於“低分流者”,就是“不活動者”,它的分流遠低於PWS,臨床上不起作用。
KTS的病因至今不詳,男女發病率基本相等,沒有家族史追溯,也未發現有遺傳史因素,至今還不清楚,KTS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哪一個階段或時期發生。
綜合Servelle報道,1943~1976年他所施行手術的614例中,病變位於下肢者489例,上肢80例,上下肢20例,所有四肢13例,雙下肢12例。在患病的下肢中,〉50%病變位於膕靜脈,30%左右同時累及膕靜脈和股淺靜脈,15%左右只累及股淺靜脈,病變的性質以及受累靜脈主要被外界壓迫著最多見。
1900年Klippe和Trenaunay兩名醫師首先報道此徵,描述它有3個主要臨床表現:①血管瘤;②軟組織和骨質增生,病肢增粗和過長;③淺靜脈曲張。1918年Parkes-Weber又報道另一種肢體先天性疾病,除了上述3個主要症狀外,還有動靜脈瘻存在,被稱為Parkes-Weber綜合徵(簡稱PWS),限於當時診斷水平,由於KTS的臨床表現與PWS以及其他一些血管瘤病變有較多相似之處,造成對KTS認識混淆。
20世紀60年代以後,各家對KTS的認識趨於一致,認為KTS和PWS是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病變。1983年Gloviczki等透過同位素檢查,發現有些KTS的病例,也伴有動靜脈瘻,但是這些動靜脈瘻不屬於“低分流者”,就是“不活動者”,它的分流遠低於PWS,臨床上不起作用。
KTS的病因至今不詳,男女發病率基本相等,沒有家族史追溯,也未發現有遺傳史因素,至今還不清楚,KTS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哪一個階段或時期發生。
綜合Servelle報道,1943~1976年他所施行手術的614例中,病變位於下肢者489例,上肢80例,上下肢20例,所有四肢13例,雙下肢12例。在患病的下肢中,〉50%病變位於膕靜脈,30%左右同時累及膕靜脈和股淺靜脈,15%左右只累及股淺靜脈,病變的性質以及受累靜脈主要被外界壓迫著最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