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欺之以方”出處是:《孟子·萬章上》
原文:
萬章問曰:「《詩》雲:『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萬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則吾既得聞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
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掩之。象曰:『謨蓋都君鹹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舜曰:『唯茲臣庶,汝其於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
曰:「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曰:「然則舜偽喜者與?」曰:「否。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翻譯:
萬章問道:“人們說到了禹時道德就衰敗了,天下不傳給賢人而傳 給兒子。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不對,不是這樣的。上天把天下給賢人就給賢人,上天把天下給兒子就給兒子。過去舜向上天推薦禹,過了十六年,舜去世了,三年服 喪結束,禹到陽城迴避舜的兒子,天下的民眾跟隨他,如同堯去世後不跟隨 堯的兒子而跟隨舜一樣。禹向上天推薦益,過了七年,禹去世了,三年服喪 結束,益到箕山之北迴避禹的兒子,朝見、訴訟的人不去見益而去見啟,說‘是我們君主的兒子’;歌頌的人不歌頌益而歌頌啟,說‘是我們君主的兒子’。
堯的兒子丹朱品行不好,舜的兒子也品行不好,舜輔佐堯、禹輔佐舜 經歷年歲多,給予民眾恩惠很長久;啟很賢明,能虔誠地繼承禹的德行,益 輔佐禹經歷年歲少,給予民眾恩惠不長久。舜、禹、益相隔年歲的長短、他 們兒子的賢明或品行不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沒有人叫他們做 的卻做到了是天意,沒有人給予他們的卻得到了是命運。一介平民得以擁有 天下的人,德行必定如舜、禹一樣,而且還要有天子推薦他,所以孔子沒能 擁有天下。繼承祖先而擁有天下的,上天所廢棄的必定是如同桀、紂那樣的 人,所以益、伊尹、周公沒能擁有天下。
伊尹輔佐成湯稱王天下,成湯去世 了,太丁還沒繼位就死了,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在位四年。太甲破壞了成湯 的法度,伊尹把他放逐到桐邑,過了三年,太甲悔悟了過錯,怨恨自己、改 正自己,在桐邑的三年,他安心於仁、以義來改變行為,聽從伊尹訓導自己, 終於重新回到了亳都。周公沒能擁有天下,猶如益在夏代、伊尹在殷代一樣。 孔子說:‘陶唐氏、有虞氏禪讓,夏、殷、週三代繼位,他們的道理是一樣 的。’”
作者簡介:
萬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隨孟子,為孟子所喜愛。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為博興伯,從祀於孟廟西廡。萬章是最早揚名於歷史的萬姓先人。關於他的事蹟,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孟子去齊,絕糧於鄒薛,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七篇中有"萬章章句"凡十八章,萬章名字出現22次之多;對孟子有"堯以天下與舜"、"伊尹以割烹要湯"、"敢問友"、"敢問交際"等之問達38次之多。《史記》載,孟子晚年,經常同萬章等弟子談論經書,並和萬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書。
“君子可欺之以方”出處是:《孟子·萬章上》
原文:
萬章問曰:「《詩》雲:『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萬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則吾既得聞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
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掩之。象曰:『謨蓋都君鹹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舜曰:『唯茲臣庶,汝其於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
曰:「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曰:「然則舜偽喜者與?」曰:「否。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翻譯:
萬章問道:“人們說到了禹時道德就衰敗了,天下不傳給賢人而傳 給兒子。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不對,不是這樣的。上天把天下給賢人就給賢人,上天把天下給兒子就給兒子。過去舜向上天推薦禹,過了十六年,舜去世了,三年服 喪結束,禹到陽城迴避舜的兒子,天下的民眾跟隨他,如同堯去世後不跟隨 堯的兒子而跟隨舜一樣。禹向上天推薦益,過了七年,禹去世了,三年服喪 結束,益到箕山之北迴避禹的兒子,朝見、訴訟的人不去見益而去見啟,說‘是我們君主的兒子’;歌頌的人不歌頌益而歌頌啟,說‘是我們君主的兒子’。
堯的兒子丹朱品行不好,舜的兒子也品行不好,舜輔佐堯、禹輔佐舜 經歷年歲多,給予民眾恩惠很長久;啟很賢明,能虔誠地繼承禹的德行,益 輔佐禹經歷年歲少,給予民眾恩惠不長久。舜、禹、益相隔年歲的長短、他 們兒子的賢明或品行不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沒有人叫他們做 的卻做到了是天意,沒有人給予他們的卻得到了是命運。一介平民得以擁有 天下的人,德行必定如舜、禹一樣,而且還要有天子推薦他,所以孔子沒能 擁有天下。繼承祖先而擁有天下的,上天所廢棄的必定是如同桀、紂那樣的 人,所以益、伊尹、周公沒能擁有天下。
伊尹輔佐成湯稱王天下,成湯去世 了,太丁還沒繼位就死了,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在位四年。太甲破壞了成湯 的法度,伊尹把他放逐到桐邑,過了三年,太甲悔悟了過錯,怨恨自己、改 正自己,在桐邑的三年,他安心於仁、以義來改變行為,聽從伊尹訓導自己, 終於重新回到了亳都。周公沒能擁有天下,猶如益在夏代、伊尹在殷代一樣。 孔子說:‘陶唐氏、有虞氏禪讓,夏、殷、週三代繼位,他們的道理是一樣 的。’”
作者簡介:
萬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隨孟子,為孟子所喜愛。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為博興伯,從祀於孟廟西廡。萬章是最早揚名於歷史的萬姓先人。關於他的事蹟,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孟子去齊,絕糧於鄒薛,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七篇中有"萬章章句"凡十八章,萬章名字出現22次之多;對孟子有"堯以天下與舜"、"伊尹以割烹要湯"、"敢問友"、"敢問交際"等之問達38次之多。《史記》載,孟子晚年,經常同萬章等弟子談論經書,並和萬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書。